7月28日,在《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创刊一周年之际,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创刊周年座谈会。来自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市期刊协会、大足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的领导,以及相关期刊社代表、《大足石刻研究》编委等20余人齐聚一堂,旨在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大足石刻研究》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管、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于2024年6月正式创刊,以季刊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国内继敦煌研究院之后,第二家由石窟寺管理单位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期刊,同时也是重庆市文博单位主办的首家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期刊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学术视野为基石,致力于聚焦石窟寺价值挖掘与保护创新,刊发该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推动石窟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刊一年来,《大足石刻研究》成绩斐然,展现出鲜明特色:
栏目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常设“理论与方法”、“石窟考古”、“巴蜀石窟研究”、“研究探索”、“石窟保护”、“学术动态”等栏目。其中,“巴蜀石窟研究”作为特色栏目,重点聚焦川渝地区石窟,刊发最新调查资料与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巴蜀石窟研究的深化。
作者专业,代表性强:作者群体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文博机构的顶尖力量,涵盖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学术人才。期刊吸引了如考古学者霍巍、李崇峰、孙华,宗教学者吕建福、黄夏年,艺术史学者张总,文保专家黄克忠、王金华等国内代表性学者,以及意大利籍魏正中(Giuseppe Vignato)、房爱琳(Alice Casalini),美国籍卜向荣(Phillip E. Bloom)等国际学者踊跃投稿。
成果前沿,覆盖全面:期刊集中呈现了大量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覆盖石窟研究的理论方法构建、考古调查实践、造像艺术解析、宗教文化探寻、保护技术创新及学术动态追踪等关键维度,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术视角。
编排精良,文化底蕴深厚:期刊注重版式设计的艺术性与可读性,整体布局清晰美观,关键词、分类号等规范准确,并巧妙融入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唐宋文化元素,体现内外兼修的品质。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期刊一年来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大足石刻研究》不仅为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为促进巴蜀文明及石窟寺文化的交流互鉴搭建了高水平平台。
《大足石刻研究》将继续坚持正确办刊方向,深入贯彻关于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提升社会效益为核心目标。期刊将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在石窟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