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 业界

【2025链博会】施耐德电气:未来供应链三大关键词为韧性、绿色和创新

时间:2025-07-17 浏览: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2025年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为“链博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全球产业技术领先者施耐德电气首次亮相国家级供应链主题展会。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在展会期间接受环球网专访时表示:“高效、敏捷韧性、绿色供应链已成为新的刚需,施耐德电气希望携手更多链上伙伴共同转型,打造精益、韧性、绿色、高效的‘共赢链’。”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传统“效率至上”的供应链模式已难以应对复杂挑战。张开鹏指出,“供应链作为产业运行的‘主动脉’与企业运营的‘生命线’,其安全与高效直接关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器”和“创新源”。链博会的举办,为跨国企业与本土生态伙伴提供了集中展示、深度对接的国家级舞台。

据介绍,施耐德电气长期坚持“多中心”战略,在全球布局韧性供应链网络。深耕中国38年来,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与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张开鹏介绍,目前公司在华已建成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携手1600多家核心供应商,构建了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韧性、绿色、创新:未来供应链三大关键词

“单纯追求效率的供应链模式正成为过去,如今迈入韧性、高效、绿色并重的全新阶段。”张开鹏强调,面向未来,产业生态将愈加开放,企业必须与上下游密切合作、相互赋能。施耐德电气早在2021年即发起“零碳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前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将运营层面碳排放降低50%。今年推出的Environmental Data Program评估体系,通过披露产品全生命周期14项环境数据,进一步以数据透明化引领产业链加速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施耐德电气将AI技术深度融入供应链全流程。北京AI创新实验室聚焦“工业AI模型的边缘侧控制”与“具身智能在工厂的实际落地应用”,联合350余位全球AI专家,持续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上海普陀工厂通过AI、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产品交付时间缩短67%,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亦晋级“可持续灯塔工厂”。

“AI技术的应用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张开鹏指出,施耐德电气正与微软合作推出工业Copilot系统,将生成式AI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结合,赋能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此外,第六季“创赢计划”已启动,设置“AI+行业”赛道,与初创企业及客户共同探索AI在行业场景中的创新价值。

技术落地离不开人才。施耐德电气发起“数字公民”“全员AI”培训项目,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90%以上员工通过培训成为“数字公民”,实现人与技术的良性协同。“企业要提升员工应用AI技术的意愿和能力,才能真正把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张开鹏说。

出海赋能:一站式支持中国伙伴全球化

面对中国企业加速出海的浪潮,施耐德电气依托全球供应链体系与业务网络,提供一站式支持。

天津津荣天宇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施耐德电气合作20余年,在培训、项目扶持和技术支持下,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并于2016年起先后在印度、泰国、墨西哥建厂,成为全球核心供应商。

“我们不仅以中国研发成果满足中国需求,更持续向全球输出‘中国智慧’。”张开鹏表示,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生态协同“三重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该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深圳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及AI创新实验室,并先后落地“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关键电源创新实验室”等世界级研发机构。

“中国市场广阔、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我们将继续坚定在华发展信心,携手伙伴打造协同共赢的全球产业生态。”张开鹏说。

从链博会出发,施耐德电气以韧性、绿色、创新为关键词,全景展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升级中的实践。正如张开鹏所言:“打造绿色、高效与韧性的供应链,能为产业价值升级注入核心动力,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