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气温攀升
蝉鸣声此起彼伏
晚上甚至能将人从睡梦中吵醒
近日,不少网民反映
今年蝉的数量
较往年有明显增多
有人睡觉被吵
有人骑车路过树下被淋
↓↓↓
对于大家反映的“滴水”现象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周兴苗解释
↓
这些液体可看作是蝉的尿液
蝉属于半翅目昆虫,以植物汁液为食,属于刺吸式取食方式,其肠道会将吸收的汁液部分排出。这种液体除了水,还含有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带有甜味,但对人体和衣物无害,只是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清洁上的麻烦。
针对大家关心的如何解决蝉鸣和滴液带来的困扰,周兴苗认为,完全解决蝉鸣难度很大,古人在诗经中便对蝉鸣有记载,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夏天的标志,没必要苛求“完全宁静的夏天”。至于滴液现象,可通过打伞等物理隔绝方式应对。
除了打伞隔绝蝉尿
咱“吃货们”还有一个绝招
就是……吃掉它!
最近这段时间
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
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
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
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
没错!他们在抓知了猴
知了猴
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虫,也叫蝉蛹、金蝉。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知了猴一般藏在树枝之间,比较隐蔽。刚刚蜕壳的知了猴口感最好,是最嫩的时候,需要瞅准时机抓住它。如果再等一两个小时,它的翅膀硬了就飞走了。
知了猴的烹制过程简单易学,营养丰富,煎炒蒸炸皆成美味,饱受食客们喜爱。民间有“一只知了猴顶三个鸡蛋”的说法,地位堪比小龙虾。
知了猴虽然有丰富的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
相关案例
两人被紧急送医
这种“高蛋白美食”可能致命
近日,42岁的谭先生吃了几只炸知了,几小时后,皮肤像被无数小针扎着,又痒又烫,手臂上冒出一片片红斑,很快爬满了全身,被紧急送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确诊为过敏性皮炎。
一天后,39岁的方先生也是吃了几只炸知了,全身瘙痒,皮肤潮红,呕吐不止,家人见状赶紧送医。一查血压已经暴跌至65/41mmHg,远低于正常值,是典型的过敏性休克征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急救迅速展开……
一只小小知了,
为何可以放倒壮年男子?
野味虽新奇,风险不可估
知了、蚕蛹、蝎子等昆虫类“高蛋白美食”,因其富含人类不常接触的异种蛋白,是过敏高风险食物。烹饪(如油炸)无法保证消除致敏风险。
而且知了体表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如变形虫体病病原),若未充分清洗或烹煮不透,更易导致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
一旦中招
症状可能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
↓↓↓
△ 皮肤警报:瘙痒、大片荨麻疹(风团)、红肿、湿疹爆发。
△ 肠胃抗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呼吸道危机:口舌/咽喉肿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息(最危险信号!)。
△ 全身风暴:头晕、血压骤降、意识模糊、过敏性休克(致死性风险!)风险必须警惕。
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过敏体质者
知了猴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几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肾病患者
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
痛风患者
知了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肝病患者
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
提醒“吃货们”
↓↓↓
若已出现
意识丧失、血压极低(休克)
应立即送医
“尝鲜”需谨慎
切莫为一时口腹之欲
赌上生命健康
来源 | 中国青年报、央视网、杭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