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融媒采风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接受环球网专访答问

时间:2025-07-02 浏览:

当区域协作的蓝图在时代浪潮中徐徐铺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携手同行正书写着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近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圆满落幕,这一横跨天山南北、连接万里丝路的盛会,不仅是中国与中亚五国深化伙伴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更折射出多元文明交融互鉴、共谋发展的深厚底蕴。作为中国—中亚机制首任秘书长,孙炜东先生在接受环球网专访时表示,六国元首的讲话和峰会成果振奋人心、令人鼓舞,中国中亚互利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共同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光明,将努力把秘书处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多边机制常设机构。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 资料图)

一、峰会成果丰硕:提炼并弘扬“中国—中亚精神”,擘画中国中亚合作新蓝图

环球网:不久前,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您作为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参加了本届峰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6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成功举行,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时隔两年再次相聚,共商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大计。这是中国—中亚峰会首次在中亚国家举行。我作为中国—中亚机制首任秘书长参加了本届峰会,现场聆听了六国元首的重要讲话,并在会谈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吹风会,向各国媒体介绍了六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和峰会取得的主要成果。

六国元首的讲话和峰会成果振奋人心、令人鼓舞。

六国元首总结了首届峰会两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一致认为首届峰会共识全面落地。两年来,从合作规模到合作质量,从人员往来到机制建设,从影视作品到百姓餐桌,中国中亚合作成果沉甸甸、实打实,“西安愿景”已转化为促进共同发展、惠及广大民生的生动实景。本届峰会最突出的亮点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中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亚各国元首认为,这一精神体现了真正的睦邻友好与团结互助,一致同意弘扬“中国—中亚精神”,欢迎将“中国—中亚精神”写入《阿斯塔纳宣言》,使之成为中国中亚世代友好合作的重要遵循。《阿斯塔纳宣言》内涵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是一份明确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方向、规划和展望下阶段合作重点的政治性、指导性文件。六国元首对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给予高度评价,该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中国中亚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在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史上成为又一座“里程碑”,为中国中亚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石。

本届峰会务实合作成果丰硕,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六国元首商定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将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人员往来作为六大优先合作方向,见证了中国中亚合作框架下三个中心和一个平台揭牌。55项合作文件、31项合作举措与倡议纳入峰会成果清单,展现了中国中亚合作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峰会期间签署的相关多边合作文件亦极具分量。六国签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同中亚国家首次在区域层面以协调一致的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关于深化中欧(亚)班列合作的倡议》是首份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多边政府间合作文件,这对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增强铁路运输组织协同、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及改善沿线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安全保障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已实现互免签证,六国此次共同签署《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合作倡议》,同意出台简化签证手续等便利化举措,对扩大中国和中亚国家民众交往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中国同中亚国家还在经贸、工业、海关、交通、绿色矿产、人文等领域签署新的合作文件,在双边层面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中国中亚互利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共同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光明。

中国—中亚机制成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化利益融合、实现共同发展的典范。中国—中亚机制创建至今已有五年,特别是2023年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对促进中国中亚合作发展起到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作用。近两年来,在元首会晤机制统领下,双方已建立13个部级合作平台,秘书处全面运营。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下,中国已成为中亚五国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中国在中亚国家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近40%;中国投资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帮助中亚国家加快释放发展潜能。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充实合作内涵,各方提出了很多新倡议,愿在共同关心的所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机制成员国坚信,中国—中亚机制将为六国共同发展、地区和平繁荣开辟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六国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宁的决心坚定不移。六国的共同目标不仅是建设好中国—中亚共同家园,更要维护好共同家园的和平安宁,加强地区安全治理。六国元首重申将继续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以及毒品走私、非法移民、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活动。阿富汗是六国的近邻,各国愿共同帮助阿富汗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早日实现和平稳定和重建,认为这对保障地区安全、为各国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亚人文交流鲜活生动、向新而行。六国元首高度肯定中国中亚人文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更多地方和城市结好、互设文化中心、开行人文旅游专列、开通直航、增加中亚学生赴华留学名额、加强青年往来、深化科教及创意产业等合作表示欢迎,对拉近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寄予更高期望。未来,六国将共同制定并实施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文交流合作新计划,加强文明对话,增进友谊互信,共同打造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毗邻地区到更广区域的中国中亚“心联通”格局。

阿斯塔纳峰会不仅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未来合作的新起点。双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共同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二、赋能建设并举:共享发展经验、互予发展机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球网:中国在同中亚国家合作中,如何通过赋能建设帮助中亚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中国在同中亚国家合作中重视赋能建设,始终以平等姿态和共赢理念积极帮助中亚国家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中亚各国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中国中亚能力建设合作有序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中国同中亚国家通过党际交往、智库研讨会、媒体论坛、中乌减贫合作分委会等多双边机制和平台,深入对接发展战略,聚焦地区交通运输走廊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绿色能源、农业现代化等区域合作议题,探讨互利合作前景。中亚国家重视并愿积极学习借鉴中国在执政党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减贫扶贫等有益经验和实践,并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实施相应政策,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成效。

提供必要发展资金。中方在首届峰会期间允诺提供的一揽子金融支持项目正在全面落实。第二届峰会上,中方宣布愿在今年向中亚国家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实施民生和发展项目。中亚国家表示欢迎,期待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结合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需求,加快援助项目立项和实施,助力各国经济发展振兴,增进广大民众福祉。

搭建能力建设平台。本届峰会期间,中方宣布在中国—中亚机制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和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其中,减贫、教育交流两大中心设在新疆,荒漠化防治中心设在宁夏,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设在江苏,上述相关机构由中方负责运营,欢迎中亚国家结合自身意愿和需求参与合作。

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中国可为中亚国家经济结构多元化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所需的投资和技术,如中国企业可以满足中亚国家对提升传统能源效能、大力发展绿色和清洁能源的合作需求。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厂完成现代化改造,每年产出高质量汽油、柴油等,推动了当地工业发展。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工厂,助力当地实现电动汽车自主制造的产业跃升。再比如,伴随着中欧(中亚)班列升级,中国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与物流配套网络建设,帮助中亚国家铁路、海关等部门提升了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建成“智慧海关”等。中国还同中亚国家拓展数字经济、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助力中亚国家拥抱全球技术创新浪潮。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本届峰会期间,中方宣布未来两年向中亚国家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培训研修名额,继续实施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中国相关部委及地方为中亚国家举办了不同领域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今年4月,我在陕西渭南实地考察了中亚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留下深刻印象。该项目是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2023年12月启动,拟三年内为中亚五国培训300名职业农民,目前已有120名来自哈、吉、塔、乌的学员顺利完成培训,成为传播中国农业技术与经验的“使者”。

发挥校企优势,共育高素质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近年来,中国积极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一些知名高校同中亚国家大学合作共建分校,大批中亚学子来华开启求学新征程,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获得中方及本国高校颁发的双学位证书,成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前沿领域高水平人才。同时,中国在中亚五国开设了鲁班工坊,帮助培养水利水电、电动汽车、工程测量等职业技能人才,所有专业设置均基于中亚各国实际产业需求。中资企业还为中亚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机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当地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我相信,加强赋能建设必将为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长远合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注入强大持久动力。放眼未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将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携手迈向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更加广阔的前程。

三、展望机构使命:服务元首外交及外长会晤,构建一流多边机构平台

环球网:祝贺您担任中国—中亚机制首任秘书长。您对领导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工作有怎样的规划和期待?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作为中国—中亚机制首任秘书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带领秘书处团队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开拓进取,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服务元首峰会及外长会晤。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推动落实元首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服务外长会晤,准备下一届峰会。作为多边机制平台,秘书处将同机制成员国相关部门、地方、企业等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充分交换信息、协调立场,合力推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元首共识和成果落地,这是未来两年秘书处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在六国元首共识和“中国—中亚精神”指引下,秘书处将在务实合作上下功夫,勤谋划、抓落实,研究提出促进和丰富中国同中亚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的相关建议和设想,筹划举办系列活动,汇聚更多资源和抓手,为中国中亚合作添高质量的砖、加高质量的瓦。

二是助力中国—中亚机制建设。中国—中亚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不断拓展,中国—中亚机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双方合作的现实需求。秘书处愿积极服务中国—中亚机制“四梁八柱”建设,紧紧围绕今明两年“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发挥好13个部级合作平台作用,支持新领域对话,拓展新形式合作,当好中国—中亚机制建设与合作的“勤务员”和“助推器”。

三是努力将秘书处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多边机制常设机构。秘书处将加紧建章立制、优化管理,根据岗位需求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跑好“第一棒”,为秘书处长远发展蹚路子、打底子。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属于六国,也面向世界,愿视情同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加强对话和交流,推动更广泛的跨区域、跨地域交流合作。秘书处将不负六国元首的殷切期望,不负六国民众的热情期盼,以更加进取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开展工作,为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