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结束此前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微幅上涨0.1%,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以及促消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则继续扩大至3.6%,反映出国内投资和出口需求仍显疲弱。一个积极的变化是,汽车、光伏等此前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的“内卷”行业,价格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专家分析,CPI同比由负转正,一方面是国际输入性压力减弱,另一方面是国内“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发力,叠加基数效应。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是关键因素,特别是能源价格降幅缩小。食品价格降幅也略有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近14个月新高,显示国内需求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在增强。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当前核心CPI仍处于“0时代”,低通胀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未来物价走势仍需关注稳地产、促消费政策加力效果,以及潜在的“出口转内销”可能带来的新压力。有分析预测,7月CPI同比可能再次转负,下半年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将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目标,这可能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PPI方面,6月环比下降0.4%,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至3.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PPI环比下降主因包括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以及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价格承压。高温天气和供给充足也导致部分建材价格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PPI承压的背景下,“内卷”行业出现了积极变化。随着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力度的加大,落后产能逐步退出,产品品质提升,汽车整车制造(包括汽柴油车和新能源车)价格环比均出现上涨,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降幅也较上月收窄。这表明,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下,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正在改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支持企业稳岗、激励企业扩岗、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就业援助、风险防范和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最高可达90%;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等。这显示在关注物价的同时,稳就业依然是政策重心。
综合来看,6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需求端和价格端正经历复杂变化,CPI微幅回升带来一丝暖意,但PPI降幅扩大和核心CPI低位运行仍提示经济面临一定压力。而“内卷”行业价格的积极变化则为经济结构优化和供需平衡提供了新的观察点。未来,宏观政策组合拳的效果将是决定经济走向的关键。(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