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财经 > 产经

银行理财30万亿新征程,谱写普惠与养老时代新篇

时间:2025-09-11 浏览: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回暖,规模重返30万亿元关口,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同步提升。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其中,理财公司作为市场主力军,贡献了3297亿元收益。

理财市场在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列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在此背景下,资管行业围绕普惠服务升级展开多轮探索,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引,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助力居民财富稳健增长。

普惠服务加速下沉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普惠理财逐步突破传统以万元为起点的申购门槛,光大理财甚至在2020年首推1分钱起售的理财产品,推动理财服务持续下沉,进一步丰富了理财产品体系。据普益标准统计,2024年市场上存续的普惠理财产品数量增加3000余款,增长显著。

普惠理财产品通常具备低风险、低门槛和灵活申赎等特点,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可控、收益相对稳健的理财服务。这类产品突出“低起点、低费率、稳收益”的优势,重点关注小微群体、县域居民、新市民等客群,以高性价比的金融服务,满足普惠群体在可控范围内对财产性收入的保值增值需求。

市场数据显示,低门槛理财产品在存续产品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例如,招银理财百元以内认购起点产品占比达82%以上,光大理财旗下“1分理财”“1元理财”等低门槛产品占比近70%。

以光大理财2024年4月发行的产品“阳光金普惠日开(90天最低持有)A”为例。该产品作为普惠理财主题产品,1分钱起购、1分钱递增,几乎没有购买门槛;同时,其管理费率(年化)和销售服务费率(年化)均设置为0.1%。据光大理财官网数据,截至9月3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2.2685%。

在业内看来,资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收益能力。当前低利率背景下,降低产品费率能够有效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同比下降显著,管理费率整体下降约8%。与此同时,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银行理财凭借其安全稳健、普惠的特性,已成为居民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理财公司近年来通过母行以及外部渠道代销,推动普惠产品触达更广泛客群,促进服务下沉。据光大理财市场经理亓旭文介绍,光大理财在母行代销的超1000余只产品中,近900只产品购买起点为1元或者1分钱,且大多数产品风险评级为一星级或者二星级,在严控风险的同时,拓宽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推行全面净值化转型也为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带来新的挑战。市场波动成为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尤其对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资者而言,其产品持有体验易受市场情绪影响。例如,今年一季度,债市调整导致部分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3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2024年底微降。为了优化投资者在市场震荡时持有体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为舒缓客户焦虑情绪,各家理财公司都高度重视投资者陪伴,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递市场动态与产品运作信息。

目前32家理财公司均开设了公众号、服务号等线上平台,其中30家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依托线上平台,理财公司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发布视频、投教长文及市场解读。从更新频率来看,每周发布2到3条相关内容。

“面对市场波动带来的产品净值变化,我们不仅及时优化产品设计平滑波动,还即刻响应投资者疑问,针对市场因素、产品运作逻辑及投资持有策略等给予清晰解读。”亓旭文表示,今年 1-8月,光大理财累计发布投教类长图文超过160篇,平均每周发布 2~3个投教视频。线下方面,上半年光大理财在光大银行30余家重点分行举办了近70场投教活动,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专业能力及客户理财知识。

投资创新工具赋能小微

在投资端,银行理财更是通过构建多元资产配置体系,为普通投资者拓宽财富管理工具的同时,也切实服务了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资产证券化作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工具,为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提供了创新路径。

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6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促进盘活信贷存量,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资产证券化助力金融机构聚焦下沉市场和长尾客户,满足新市民、县域居民合理信贷需求,使投资普惠资产切实助力千百万家庭的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在供应链金融中,依托链条中的核心企业的信用与真实交易背景,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辟融资新渠道,实现金融“活水”向实体经济末梢的精准触达。

机构认为,2025年以来,国家持续推动消费升级战略,带动消费贷款余额增速同比回暖。增量基础资产同样带来消费金融ABS供给的抬升。中信证券研报预测,在政策发力促进消费与居民收入增长的背景下,优先级ABS性价比高于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可满足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配置需求。

“相较于传统逐笔为个人或小微企业授信的模式,资产证券化通过将普惠群体和上下游企业的信贷资产打包,能够实现风险分散和规模效应,既保障了资金有效投放,也保护了产品投资人的利益。”光大理财创新资产部投资经理刘泽明表示,六年前,光大理财成立之初,就聚焦于挖掘优质普惠资产,并将其纳入现有的大类产品中进行投资。经过市场验证,这类资产收益表现稳健,因此逐步将其作为独立系列产品推出。通过自主发行并管理相关产品,能够更高效地配置这些资产,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7月,光大理财参与投资了“天风中投保应收账款2期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赋能)”,作为国内首单数据资产赋能资产证券化产品,该产品创新引入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核心数据资产——“中投保信裕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数据”,实现了对底层资产的动态穿透评估与精准定价。同时,依托全生命周期数据监管闭环,增强资产可信度。不仅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满足了产品投资者稳健的风险管理需求。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光大理财投资消费金融及供应链金融ABS(资产支持证券)业务余额已超330亿元。

养老理财探索长期配置

平衡收益性与稳定性不仅是普惠理财服务的重点,更是养老理财服务的核心,关系到居民的养老钱。自2021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启动以来,我国养老理财市场在探索中稳步发展。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0家理财公司累计发行51只养老理财产品。据华源证券统计,截至2025年5月底,养老理财存续规模1036亿元。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养老理财产品以固收类资产为核心,2025年一季度固收类资产规模占比75.3%。

尽管市场周期性波动对长期产品实现稳健增值带来挑战,养老理财产品仍表现出较强的收益能力,不仅跑赢理财行业平均水平,相较于其他养老产品也具备明显优势。w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全部51只养老理财产品均实现正收益,其中净值增长率最高达4.84%。华源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养老理财平均收益率达4.9%,高于养老目标基金的4.1%和年金养老金的3.6%。

对于实现稳健增值策略,光大理财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王帆认为,理财公司在养老理财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两方面经验:“一是在大类资产配置层面,淡化主观判断,强调科学构建,核心是对波动率进行有效管理,以便优化投资组合的持有体验和最终的风险收益特征。第二个层面在于细分策略的实施。通过核心资产细分,在细分资产中追求主动管理收益。”

市场一致认为,相比于其他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公司在开展养老理财业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理财公司继承了母行稳健经营的银行文化和强大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更注重资金安全和收益稳定性;另一方面,依托母行庞大的客户基础、渠道资源和品牌积淀,可以广泛触达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大众投资者。

王帆介绍,养老金融是光大银行理财业务锚定的重点赛道之一,光大理财也是全市场的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经过市场的检验,截至2025年8月末,对全国所有的51只养老理财产品按成立以来的产品收益率排名,光大理财有6只产品排名全国前十,最高一只排名全国第2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家理财公司透露正在研究储备更多产品形态与创新功能,为未来养老理财扩大业务试点做准备。

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关键着力点,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全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升,市场对理财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和投资者陪伴服务等还将提出更高要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