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胜利80週年赖清德说是终战纪念 烈士听了情何以堪
这期的内容是我对于群体网络暴力的心理机制的一点思考。 不是为了站队或定性谁对谁错,而是尝试从精神分析、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层面理解这样一些问题: 1.我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卷入网络攻击? 2.有些人是否借助“受害者”姿态操控情绪与舆论? 3.群体的愤怒是如何在平台算法的推动下被迅速放大的? 精神分析与社会心理学为我提供了某些解释框架,但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观察与整理,欢迎各位指正讨论。
夏日炎炎,幸福莫过于居家阅读~
私募策略解读系列:量化多因子!究竟什么是“量化”?量化和DeepSeek有什么关系?散户能不能用量化呢?量化是万能的吗?
青梅精+芥末+王勃=《滕王阁序》(语文课上的回旋镖系列)
笑喷的英文名直译
同样突破,为什么有的涨50%,有的跌30%?
【规则怪谈】请小心!古寺并不存在第九位和尚…
知识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