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爆发,让科技界捕捉到一个新趋势:世界从数字时代加速迈向智能体时代。在这一进程中,数据资源的持续积累与价值挖掘成为关键变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
8月27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开幕前夕,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聚变”)CIO蓝文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和企业走向智能体时代过程中,AI+数据技术可以为客户带来全方位的价值提升,包括成本和效率,如AI自动生成代码占比可达50%、AI客服关闭问题率可达80%。
超聚变认为,AI、数据、算力、能源、材料、生物技术是驱动未来10至20年世界变化的六大核心技术因素,这将促使多形态智能体涌现,走向智能体时代。
针对企业或城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蓝文广强调,智能体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智能体建设是企业投入产出和价值回报的评估模型,每一个领域和行业都可以选出自己优先建设的场景。
“智能体的基础是数据、数据标注和知识。大模型当前比较成熟的是语言模型。基于此,当前智能体率先在知识问答和交互类领域形成成熟的体系,如报告摘要、智能客服、合同处理、软件代码生成、搜索智能体等。”蓝文广表示,随着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大量行为数据的应用,营销类智能体等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同时,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行业、领域的智能体建设潜力大而且发展迅速,如生物制药、医疗、金融风控等。
蓝文广将企业智能体发展划分为“点-线-面-体”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既是技术能力的迭代,更是业务模式与管理范式的深度变革。首先是“工具化”阶段(点),即通过开发单一功能的智能体解决特定单点任务,例如客服问答、合同生成等,这一阶段的核心是验证AI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落地可行性。
其次是“流程化”阶段(线),依托工作流编排技术构建线性智能体,打通完整业务流程——如合同管理智能体,可实现从需求提出到生成、校正、审核、签署的全流程闭环,推动 AI 从“单点执行”向“线性协同”升级。
再者是“场景化”阶段(面),聚焦企业某一职能领域(如销服),通过多角色、多流程、多资源的智能协同,实现该领域的全面智能化,此时智能体须具备自主规划与资源协调能力。
最终是“生态化”阶段(体),这一阶段将突破企业边界,推动内部资源与上下游生态的深度融合,实现跨领域、跨专业的能力协同,企业日常生产作业将由 AI 自主决策,并由多智能体共同支撑,形成“生态共生、智能共生”的新型运营体系。
在数博会展台现场,记者看到超聚变展示了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出的多项智能化解决方案,涵盖智慧融合会议、智能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审计、空地一体具身解决方案等。据介绍,超聚变联合生态伙伴,通过提供“咨询规划 - 技术落地 - 持续运营”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已在多个项目中验证。例如,此次数博会展出的空地具身智能体,巡检效率提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