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纵横交错的电力网络为城市发展输送着不竭动力,点亮了万家灯火;如今,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贵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依托“电算协同”倾力打造的“能源型城市算力网”,正以澎湃的算力动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全新活力,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秉持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基本原则。贵州公司紧抓“电算协同”机遇,立足南明区算力产业高地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城市算力网”建设的有效路径,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能源领域落地生根、见行见效。2025年初,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正式启动电算协同技术的“能源型城市算力网”项目,此次项目启动,是贵州公司立足新基建领域开展具体实践的重要开端,也是响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城市算力网”将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先手棋”。
“城市算力网”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有效突破了传统算力资源分散的壁垒,将主算力、边缘算力、终端算力、周边算力及远程算力五种形态有机联结,以政务、金融、科教、中小企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各行业应用为导向,实现多源异构算力在市域空间的一体化连通整合。其核心在于推动城市算力基础设施化,通过统一编排云、边、端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搭建起高效连通不同算力类型的“信息高速公路”。
电算协同:能源与信息的“双向奔赴”
“算力就像城市的‘数字心脏’,而电力是维持心跳的‘血液’。”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杨凌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两者精准协同,既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又让算力高效运转。”
“能源型城市算力网”的建设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合作,因此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在多个维度推动协同发展,释放强大合力。电力与算力的协同,实现了能源与信息的“双向奔赴”。电网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算力的用电需求,就像一位精准的“管家”,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可靠地为算力供给能量。同时,借助智能电网技术,大规模接入可再生能源并灵活调度,让清洁能源在算力领域大显身手,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更令人关注的是清洁能源的深度参与。“我们将接入周边的光伏电站和风电资源,通过电算协同调度让算力用上‘绿色电’。”杨凌补充道,“未来的目标是让南明区的算力节点都有机会实现高比例的绿色用电甚至100%绿电。”
场景落地:边缘算力走进千行百业
算力应用场景的协同,让边缘算力在不同领域“各显神通”。“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政府”“人工智能+民生”等场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资源和数据的高效利用与融合增值。例如,在政务领域,边缘算力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民生领域,通过算力支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不同行业打破壁垒后,算力部署和运行成本降低了,但可靠性反而更高了。”杨凌介绍道,跨行业的通信网络协同,为“能源型城市算力网”搭建了坚实的“通信桥梁”。电网行业、通信运营商、城市及行业通信网等打破行业壁垒,携手合作,将现有网络及通信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出高效、可靠、成本较低的通信支撑底座,让算力在城市中顺畅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电网与移动等通信运营商企业存在极强的客户重叠性,在客户资源体系中构建起“你我共生、相互赋能”的紧密协作基础,为双方合作探索共同客户的绿色增值服务和算力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志同道合谋共赢”的良好局面。
未来布局:擘画算力发展新蓝图
谈及未来,杨凌信心满满:“我们提出‘广泛生态合作共建’策略,核心是让电力、通信、算力等相关技术和产业协同共建‘能源型城市算力网’。”他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电力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的深度协同。
电力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协同,将构建起一张全新的能源通信+算力网络平面,让电力与通信资源实现更高效地整合利用。“电力+算力”的协同机制和技术,将进一步保障边缘算力的高效运行、优化配置和绿色可靠,让算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算力应用协同将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边界,挖掘更多潜在的应用场景,为各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电算协同相关技术的发展,将为电算协同发展制定新的标准,推动行业向更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当前南明区正从“电力产业枢纽”向“算力产业高地”跨越,作为城市边缘算力通信网+边缘算力试点区域,我们与南网数字集团贵州公司联合发出倡议,我们将致力于服务市场能源用户(电源侧、负荷侧)高便捷、高安全、高可靠、低成本地接入新型电力系统体系生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用电安全和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增强用户与新型电力系统和算力网的深度互动与紧密联系,共建先进的新型电力系统和一体化算力网。这场由电算协同引发的变革,不仅将为贵州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更有望为全国算力网络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贵州方案”。(申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