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社会万象

耗时一年半!广西“90后”小伙将平陆运河“搬”到了纸上

时间:2025-07-21 浏览:

你敢相信吗,全长134.2千米的平陆运河,竟然被人“搬”到了纸上?

运河开凿的铮铮铁骨、八桂山水的诗性线条、碧波行船的流动韵律、历史名人的旧居风貌……当13.42米的剪纸长卷缓缓铺开,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

近日,这幅由南宁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再旺耗时一年半创作的剪纸长卷,受到网友的关注。

0 1

近30个场景的“纸上运河”

“13.42米的剪纸长卷,对应了平陆运河的全长134.2千米。”18日下午,在南宁花鸟市场的非遗一条街里,杨再旺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这幅以平陆运河为主题的剪纸长卷。作品开篇聚焦工程起点,中段铺展沿线风貌,结尾定格运河入海口,涵盖了近30个场景,看上去精美又恢弘。

▲杨再旺创作的平陆运河剪纸长卷长达13.42米。

在杨再旺看来,平陆运河作为广西的“世纪工程”值得被铭记和展现。”杨再旺认为,用剪纸来呈现平陆运河,既能体现工程的宏大,又能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有新的表达。

2024年初,杨再旺确定主题和框架后,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为创作积累素材。

▲长卷上展现的冯子材旧居。

“首先要选择能体现运河工程本身特点的元素,比如横州市西津水库平塘江口段的工程运输车;其次是沿线的自然风光,两岸的山川、河流、植被等,展现广西的生态之美;三是沿线的人文风貌,比如冯子材旧居、新圩镇萍塘村、钦州广州会馆、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技艺等。”杨再旺说,他还在长卷中融入了现代元素,如智能航运设备和绿色生态理念,让传统剪纸既有历史感,又呼应时代发展。

0 2

耗时一年半的匠心与挑战

创作一幅13.42米的剪纸长卷并非易事,杨再旺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设计草图,修改了四五版进行完善,而后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剪纸制作,在今年7月中旬才完成最后的装裱。

▲杨再旺介绍剪纸长卷的创作过程。

“创作有时候就像‘搭积木’,得想好每块‘零件’放在哪儿。”杨再旺表示,这是他制作过的最长的剪纸作品,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长卷的整体协调性。因为长度较长,各个部分的元素既要独立成景,又要相互关联、风格统一。

“我在长卷结尾设计了一个‘巨龙入海’的画面。一开始用了很多的线条勾勒入海口场景并铺了一块黑色的海面,但整个画面效果显得很凌乱和沉闷。”杨再旺介绍,为了表现水流的动态感,他尝试用曲线的疏密变化和“海浪纹”模拟水波的流动感,让静态剪纸“活”成了奔涌的浪涛。“我给这幅剪纸长卷起名为‘龙腾运河’,这条‘龙’既是运河形态的写意,也是广西向海图强的象征。”

▲长卷结尾的“巨龙入海”。

在剪纸长卷中,杨再旺将剪纸技艺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表现运河的河道时,我会用流畅的线条进行剪刻,体现出河水的灵动;表现建筑、桥梁等工程建筑时,用较为规整、有力的线条,突出它们的坚固和宏伟。”杨再旺说,在表现沿线的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时,则用细腻的镂空手法,展现出它们的柔美。通过这些不同的技艺,让各个元素的特点更加突出。

杨再旺认为,剪纸是“指尖上的历史”。用剪纸记录平陆运河,既能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也能让工程的宏大叙事“接地气”。这种“传统+现代”的碰撞,正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体现。

0 3

用剪纸呈现壮美广西

今年34岁的杨再旺是广西河池凤山人,自小喜欢民间艺术。2012年,在中南民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读大一的他,有幸与剪纸艺术协会结缘,正式开启剪纸之旅。随着不断拜师学习和钻研,他对剪纸的感情越来越深,也一直坚持了下来。2023年,杨再旺被评为南宁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杨再旺展示作品《织梦》。

在杨再旺看来,广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类图案、色彩和寓意都为他提供了众多创作灵感。他的作品以整体黑白为主色调,搭配红色与黄色的点缀,营造出一种既古朴又现代的视觉效果。杨再旺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区内外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奖。例如,2020年,他创作的展现脱贫攻坚场景的剪纸作品《织梦》,获得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

▲杨再旺的剪纸作品《壮美广西——欢庆》。受访者供图

杨再旺也在努力传承和发展非遗剪纸技艺。近年来,他走进社区开展剪纸公益课堂,让广大居民了解剪纸、喜欢上剪纸;他在学校开设剪纸课,让学生了解、体验剪纸;他与设计师合作开发剪纸文创产品,比如手机壳、书签,让非遗剪纸“走进生活”;他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剪纸教程,用“老手艺+新流量”吸引年轻群体……杨再旺认为,只要找到传统与时代的共鸣点,剪纸艺术就能持续焕发新生机。

来源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兰敏 文/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