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攀升
暑气渐浓
不少深圳人
周末喜欢去海边游玩赶海
有网友捡到螃蟹、贝壳类等海鲜
还有网友
在深圳较场尾捡到了大龙虾!
有网友发帖称
周末较场尾海滩退大潮
将投放大量海鲜扇贝
供游客赶海
据了解
这是大鹏较场尾民宿商家
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赶海
自发集购了海鲜投放在海里
活动将持续到7月28日
错过又要等一年啦
有不少网友已捡到
扇贝、兰花蟹、小青口等海鲜
对此
不少网友表示
“准备去”
还有网友留言
“请问值得从广州特意过去吗?”
“赶海”虽然看似很有趣
但小福还是要提醒
海滩环境复杂
尖锐的珊瑚、破碎的贝壳
以及隐藏的渔网
都可能成为意外伤害的来源
部分海洋生物如海胆、水母等
触碰后可引发皮肤过敏
甚至更严重的生理反应
“赶海”时如何保护好自己?
专家提醒,“赶海”时尽量戴上手套,避免被鱼虾等刺伤。为了预防接触性感染,皮肤有伤口的人或高危群体,最好避免直接接触携带致病菌的海水。鱼贝类一定要充分煮熟后再食用,使用过的菜板等烹饪工具最好进行消毒,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这些要点一定要记牢:
要注意潮汐变化,提前查阅当地的潮汐时间表。
警惕复杂的水文环境,不要贸然前往深水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有淤泥、湿滑海草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要注意暗沟。
不要随意触碰和食用不知名的海洋生物等。接触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时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蟹脚、虾刺等刺伤,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进行消毒。避免在海水中受伤或将已有的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不熟悉的海域不要一个人出海,出海前一定要注意查看天气情况,避免在大暴雨和雨天出行,以免发生危险。
穿着适合的防水鞋,以防滑倒和被尖锐物划伤;携带防晒霜、帽子、墨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准备急救包 以应对意外擦伤或蜇伤。
同时
“赶海”也要遵守相关规定
避免误入生态保护区
根据《广东省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违反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猎捕、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根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禁止非法捕捞、采集海洋生物及其他任何有损保护对象及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最后
再次温馨提示
“赶海”要注意自身安全
也要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保护自己、爱护海洋
信息来源 | 深圳新闻网、广州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