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社会热点

消委会支招!四招避开宠物消费陷阱

时间:2025-08-27 浏览:

宠物消费

已成为极具活力的

新型消费模式

近日

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梳理了近3年福建宠物消费相关投诉情况

披露宠物消费四大陷阱

一起来避坑

售后服务要明晰

问题:相关投诉中,“星期宠”、隐瞒健康问题是主要痛点,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宠物后一周内就发现宠物存在严重健康问题。

案例

一位消费者在宠物店花1.5万元购买了一只宠物猫,消费者表示,该宠物猫在购买后不到3个月后死亡,经医生诊断,宠物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购买时商家未事先告知这一健康情况,商家也无法提供宠物猫的来源证明。

消费提醒

消费者需谨慎选择交易渠道,尽量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宠物店或繁殖机构,避免通过无证无照的商贩购买宠物,降低遭遇“星期宠”等问题的风险。

购买前务必要求商家提供宠物的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相关文件,仔细观察宠物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

建议签订规范的交易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包括宠物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价格、售后服务(如健康保证期限、出现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重要内容,避免口头约定,以防发生纠纷时无据可依。

寄递安全须谨慎

案例

一位消费者通过网店网购了一只红脸派特雄性玄凤鹦鹉,商家承诺公鸟且状态良好。收到鹦鹉后,消费者发现其腿部瘫软、难以站立,与健康鹦鹉明显不同,于是投诉维权。

消费提醒

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活体动物寄递并非随意行为,受到多项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邮政法实施细则》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动物;《动物防疫法》《生物安全法》《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等法律法规也对活体动物寄递有相应规范。2020年,国家邮政局向全行业发出通知,要求规范活体动物寄递、严厉打击非法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202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环节。

福建省消委会呼吁

寄递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取得相应资格、具备寄递条件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开展活体动物寄递行为。

消费者若确需运输活体动物寄递服务,务必通过合法托运渠道,要求提供完整的检疫证明等合规文件,核实寄递企业是否具备相应寄递资格;交易时留存聊天记录、交易凭证、检疫证明等材料,以便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优先考虑动物福利与公共安全,不因个人喜好忽视活体动物运输过程中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合同条款要明确

问题:相关投诉中,售后服务问题和合同类问题在宠物美容、宠物寄养、宠物医疗等消费场景中较为多发。

案例

一位消费者于2024年12月20日将两只猫送至宠物店洗澡,次日两只猫出现身体不适,其中一只确诊肠胃炎住院。消费者向商家反馈后,商家承认猫咪因受凉导致生病。

另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花1988元购买了狗的绝育套餐,术后宠物医院要求补齐差价及医疗器械费用,合计5000元。消费者质疑宠物医院事先未明码标价且未提醒。

消费提醒

选择宠物服务机构,应尽量挑选正规、信誉良好且资质齐全的机构。接受服务前,可与商家约定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划分。接受服务时,要主动索要费用明细、票据等凭证。对于大额消费,建议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以及违约责任条款。

预付式消费须谨慎,充值前要充分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和信誉,谨慎进行大额充值。充值后须妥善保存充值凭证、服务协议等材料,定期关注卡内余额及商家的经营动态。签订预付卡合同时,可要求商家在合同中单独列明关键条款,如商家闭店或停业条款、退费及违约条款等。此外,建议补充商家变更经营主体(如转让、合并)时,新主体须继续履行原预付卡服务义务这一条款,避免因商家变更而导致服务中断或退费无门。

拒用“三无”产品

问题:从投诉类型来看,相关投诉中,涉及质量问题的占21.7%,主要表现为产品掺杂掺假、不符合产品说明中的质量状况、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等问题。

案例

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在购物平台购买了一款宠物加热垫,收到商品后发现该加热垫无生产厂家名称、无生产厂址等关键信息,属于“三无”产品。使用该加热垫的过程中,家中宠物猫不幸被电死,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消费提醒

消费者在购买宠物用品时,应仔细查看标签标识,拒用“三无”产品,不购买无中文标签、无生产厂家、无质检报告的宠物用品。

注意妥善留存证据,保存好合同、票据、宠物诊疗记录以及与商家的各类沟通记录(包括微信、短信、平台聊天记录等);若涉及网购商品,注意拍摄开箱视频;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拍摄宠物患病或受损等情况的照片和视频,以此固定带有时间信息的佐证材料,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记者/张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