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房产 > 设计美学

中国空间艺术家Vera Huang巴黎⾸展 呈现⾃我栖居处的哲思之作

时间:2025-08-14 浏览:

近日,中国空间艺术家Vera Huang 的⾸场巴黎个展《Where Self Resides 自我栖居之处》于巴黎11区 Rue Sedaine 40号启幕。展览为期5天,Vera Huang 通过系列手稿、装置以及光影作品将空间在日常的“凝视”与“记忆”之间无限延展。

作为⼀位以“空间情绪”为核⼼语⾔的空间艺术家,Vera Huang深谙空间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建构关系。“我相信空间是记忆的容器,也是情感的避难所。”她说。运用结构、光线与材质构筑“沉默叙事”,Vera Huang擅长将居住空间转化为内在⼼象。其创作横跨设计与艺术两界,长期专注于探索空间如何回应记忆、节奏与⾃我意识。2012年进入建筑与设计⾏业,2019年在上海创立“薇视室内设计事务所”,并于2023年于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场空间艺术展《Mood Board》。

巴黎作为⼀个交织历史、想象与⾝体经验的城市,其独特的城市精神,长期滋养着Vera Huang的创作思考。此次展览《Where Self Resides 自我栖居之处》正是她多年艺术实践中⼀次具有深度哲思的空间建构。在本次展览中,她以建筑语⾔、光影结构与材质温度,构筑出⼀条“感知路径”——从西⽅哲学到东⽅哲思,从物理结构到情绪流动,从⽇常痕迹到⾃我凝视。她以空间为载体,展开⼀场关于“人如何居于世界”与“空间如何映射自我”的精神探索。

空间 是⽤来保存记忆的容器

我们所称作“家”的室内空间,不仅储存着原始的⽣活记忆,更是想象⼒的庇护所。在⼀个真正被居住过的空间中,那些细碎的⽇常痕迹既是流动的情感,也是⼀⾸未能成句的诗,使有限的⼏何空间获得了情绪的张力与时间的纵深。

从19世纪对历史叙事的执迷,到20世纪后半叶,哲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逐渐转向对空间的关注。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中,“空间性”愈发突出,它构成了人类经验与思维⽅式的核⼼部分。在策展人Juliette Wang看来,本次展览的关注点在于空间如何悄无声息地回应人的内在状态。“我们想要呈现的不只是空间本⾝,⽽是空间如何悄然塑造了我们认识⾃我的⽅式。每⼀个被忽视的⾓落都蕴藏着⾃我⼒量。”这是⼀种内在凝视的姿态,也是本次展览所构建的观看维度之⼀。

人 是半开半闭的存在体

展览通过三个章节的空间演绎,引导观众逐步进入自我深处,最终抵达⼀座银河般的旋转楼梯——它不是通向⾼处的阶梯,⽽是⼀条回望内在宇宙的路径,⼀种俯仰内观的仪式性通道。对于认识“⾃我”⽽⾔,比确立时间的线索更重要的是定位我们在空间中的存在。

“门是半开半闭的宇宙。”人通过开关门感知“存在”,于是人,也成为⼀种半开半闭的存在体。在展览中,艺术家以黑色帘幕作为“门”的象征,它⼀⽅⾯切断了光源、划分了空间,⼀⽅⾯⼜以柔软与流动的⽅式消除了“绝对性”的边界。艺术家仿佛⼀位穿墙⽽⾏的诗人,在她所构建的空间中,打开了想象的⼀切可能,跨越了⼏何逻辑,走向⼀个完整的精神结构体。

在这段旅途中,结构、材质与光影彼此交融、碰撞,引导观众返回内在宇宙,重拾记忆与想象,去触碰内在世界的轮廓。在帘幕的柔影之中,日常之物被重新注视,⼀个崭新的世界由此⽣成。随着光影的切换,惊叹之余,观者也渐渐产⽣对内在宇宙空间的无限感知。

“痕迹”是本次展中的想象核⼼,它把“宏大”收拢⾄“微⼩”之中,成为进入世界的入⼝。在静谧幽冥的空间里,每⼀个⽣活瞬间都具有独特的意义与情绪价值,那些模糊细碎却真切的“梦”被艺术家敏锐捕捉、错落悬挂于展厅中,如同⼤⼩不⼀的星球浮动于宇宙,成为通往“自我宇宙”的必经之路。

在微⼩中诞⽣的⼴阔性与宇宙感,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并在内心深处持续⽣成与成长。展览中特别设计了两场重要的“感知仪式”:旋转楼梯的亮灯仪式,象征着意识转向内在宇宙的通道,光的点亮如同⼼理空间的觉醒,引领观众完成⾃我凝视的起始时刻,⽽小提琴演奏表演,则让现场观众随着流动的⾳韵游走于光影之间,任情绪流淌在材质结构之中,为空间赋予了时间与呼吸,使抽象之境与身体感受交织成诗。

居住空间与宇宙彼此呼应,微观世界与浩瀚星辰之间的边界被想象力与内在力量所消解。在《Where Self Resides 自我栖居之处》中,观众随着艺术家构建的空间宇宙,重新体察⾃⾝存在的本质。正如法国诗人、批评家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多次提及的“感知的延展”,人是⼀个在象征、欲望、梦境与城市中游走的多维⽣命体——在沉醉与清醒之间,在堕落与飞升之间,展开其复杂深邃的精神⼴度,⽽这也正是Vera Huang在展览中邀请观众⼀同探寻的内在空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