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融媒采风

精彩新疆·丝路有约|刀郎画乡的“双面人生”:拿起坎土曼是农民 挥起画笔即画家

时间:2025-08-19 浏览:

8月18日,“精彩新疆·丝路有约”主题采风团乘坐的大巴刚驶入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道路两侧院墙上色彩明艳的农民画便如流动的画廊映入眼帘。

库木库萨尔乡的农民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历经数十年传承,催生出当地农民独特的“双面人生”——扛起坎土曼是耕耘田野的劳动者,拿起画笔便成挥洒灵感的创作者。正因如此,这里成了喀什地区远近闻名的“农民绘画之乡”。

进入“刀郎画乡”景区,采风团先被热闹的刀郎木卡姆表演吸引——艺人们弹着热瓦普、击着达甫鼓,欢快的旋律与奔放的舞姿交织,让游客不自觉地跟着节奏律动。

(民间艺人在表演刀郎木卡姆)

随后走进刀郎农民画展厅,一股浓郁的色彩扑面而来,瞬间将人从木卡姆的声浪拉入另一个充满张力的世界:展厅的墙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画作,或描绘大漠胡杨的壮美,或展现田间丰收的喜悦,或描摹节庆欢舞的场景……所有画作都以明亮的色彩质朴的风格诠释着对生活的热忱。

(刀郎农民画展厅里的画作)

在展厅前的创作长廊,记者遇见51岁的西尔艾力·艾买提,他正专注于创作一幅沙漠胡杨图。画笔在他手中灵活游走,金黄的胡杨和戈壁在画布上渐次铺展。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他见证了当地绘画群体的壮大:“库木库萨尔乡绘画爱好者大约800人,不少都加入了农民画协会。政府每年农闲时都会免费组织培训,冬天最热闹,年轻人来得特别多。”

(西尔艾力·艾买提正在作画)

西尔艾力与画笔的缘分始于18岁,技艺更多是跟着父亲耳濡目染习得,从未受过专业美术训练。“我画画不讲章法,全凭心意。”他指着笔下的胡杨笑着说,现实中的胡杨到了画里,红色会更浓,黄色会更亮,“要的就是这股子热乎劲儿,把戈壁的热、胡杨的韧都画出来。”在他看来,刀郎农民画的妙处正在于此:西瓜可以不是圆的,驴羊能涂成红绿蓝,“我们画画不用学那些规矩,把心里所想的画出来就好”。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刀郎农民画已是当地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每年旅游旺季吸引大批游客,画作及衍生文创产品也广受游客青睐,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