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融媒采风

文明交融共鉴:中东欧国家记者团西安行见证丝路新活力

时间:2025-05-22 浏览:

【环球网记者 林梦月】在全球化浪潮奔涌、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时代背景下,西安——这座承载华夏千年文明的历史名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25年5月19日至21日,来自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十三国记者走进古都西安,先后探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大唐不夜城,并出席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开启了一场探寻中国历史底蕴、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度体验之旅。“西安完美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交织,这种融合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来自北马其顿的记者埃莉扎贝塔·纳伊德斯卡在参观大唐不夜城时向环球网记者感慨道,“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文明对话,为全球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古今辉映:文脉传薪火,科技焕新生

(图为中东欧国家记者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前合影)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其恢宏的气势与厚重的历史积淀,为记者团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从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历程到秦朝军事制度的解析,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到现代文物保护技术的突破,讲解员生动地叙述让千年历史跃然眼前。随后举办的沙龙活动,更是为中东欧国家记者们搭建了一个与考古专家深度对话的平台。专家们分享了考古研究成果,解答了记者们心中的诸多疑惑,现场气氛热烈而浓厚。罗马尼亚记者斯特凡・勒戴亚努赞叹:“现代科技的应用让千年文明得以永续传承,这是对人类历史的致敬。通过数字化复原,我们得以窥见兵马俑最初的色彩,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智慧。站在这里,我仿佛感受到了秦朝军队的力量,这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棒极了!”

(图为保加利亚记者在大唐不夜城拍摄留念)

夜幕下的大唐不夜城,鼓乐齐鸣,气势磅礴,以仿唐建筑为底色,融汇光影科技与非遗,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斯洛文尼亚记者万娅·卡夫契奇感慨万千,她提到在斯洛文尼亚,人们更习惯独立工作和生活,但在这里看到了中国家庭共享欢乐的场景,令她非常动容,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这种凝聚力,值得借鉴。保加利亚记者韦塞拉·巴切娃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感染,她说:“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仿古街区讲述历史,夜间经济彰显创新。这里的仿古建筑、艺术表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西安的“不夜”精神,这座城市正在用创新性的表达讲述着时代的故事。未来我一定会故地重游。”

丝路新程:班列通欧亚,平台促共赢

(图为中东欧国家记者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交流)

近年来,中欧班列不断拓展线路、提升运输效率,已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 “黄金通道”,为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记者团见证了“钢铁驼队”的繁忙运作。该站开行班列货物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电子设备等,将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山川河流,横跨欧亚大陆,架起双向贸易的“共赢之桥”。捷克记者赫列娜·科乔娃在与环球网记者交谈时提到,捷克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现如今捷克正在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作为一名记者,赫列娜为她的职业感到自豪,“我很高兴能通过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西安,这里不仅因兵马俑出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还把非常优质的产品带到了我的国家。”

(图为斯洛文尼亚记者在开幕式现场合影留念)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现场,中东欧国家记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在新时代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波兰记者尼科丹姆·西诺夫斯基表示:“中国是波兰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双边合作互利共赢,意义非凡。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波兰的出口额逐步攀升,已超过15%,创历史新高。希望未来两年内中国与波兰贸易合作会有更多务实成果。”

文明互鉴:感知东方韵,共绘全球图

此次西安之行,中东欧国家记者们用脚步丈量西安的古今交融,用镜头记录丝路精神的时代焕新。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文化之旅、发展之旅、友谊之旅。他们用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完美平衡,感受到了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探访尾声,斯洛文尼亚记者万娅·卡夫契奇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是一次‘回家’般的温暖旅程,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经历。让更多欧洲人读懂中国,是媒体人的使命,也是世界的期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