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 许庆瑶】 “我种植了岩黄连30多年,在这里我教村民怎么种,大家还能一起挣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红里村天然中草药种植基地,村民韦忠福一边采收岩黄连一边笑着说道。这片开满黄色花海的种植基地,正是东兰县通过中草药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生动写照。
唐恢天正指导村民采摘岩黄连种子 何晓亮 摄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森林覆盖率超86%,富硒土壤孕育了768余种中药材,有“天然药库”之称。当地创新推行“中药材+作物”独特轮作模式,在板逢村、弄伦屯等示范基地,岩黄连、山乌龟等药材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交替种植,既保障了药材品质,又避免了耕地闲置。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福旺国医堂创始人唐恢天介绍道:“目前已完成3000亩中草药种植,每亩地年租金600-1000元,农户还能在种植基地务工,年收入增加1.5万到2.5万元。”据了解,河丰药业已带动700多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老百姓种植中草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品种难、不知种哪种药材好、没有种植技术、加工销售难,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能解决老百姓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提供栽培技术、专业加工、销售网络、还能保价收购。
昔日“藏在深山”的草药,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依托“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东兰县委副书记、县长白玛泽仁表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中医药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专项资金支持到全链条体系建设,助力产业腾飞。东兰作为革命老区,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巧妙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康养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兰县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86.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408亿元。
如今,东兰的中草药产业已形成完整链条,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多元增收。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康养旅游的“三产融合”模式,正让一株株小草药成长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