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融媒采风

国际友人探访北京副中心:感受生态之美 对话千年非遗

时间:2025-03-15 浏览:

3月13日,由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与通州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外国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题活动圆满落幕。来自45个国家的50名外国记者深入通州,沉浸式体验这座千年之城在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向世界传递北京副中心的绿色脉动与文化底蕴。

蓝绿交织:生态画卷绘就城市底色

外国记者们从大光楼码头启程,乘船沿大运河缓缓而行。春风拂面,两岸绿柳成荫、碧波潋滟,现代化楼宇与自然湿地和谐共生,展现通州“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保加利亚的塔尼亚·格卢赫切娃非常喜欢河流、公园、建筑的结合。“虽然保加利亚也有河流,但是没有这样生态、现代化与休闲的融合的设计”。古老塔影与都市天际线交相辉映,诉说着通州千年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来自墨西哥的桑德拉·埃尔南德斯·加西亚认为中国非常擅长如何将古代与现代融合,很好平衡了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文明的保护。

森林书苑:美学与科技的绿色交响

作为此行亮点,被誉为“森林书苑”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令外国友人惊叹不已。建筑以“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为设计内核,将自然景观“搬入”室内——玻璃幕墙外绿意葱茏,馆内山形书架层叠错落,阳光透过穹顶倾泻而下,与木质阶梯、绿植景观相映成趣。“我真的很惊讶看到这么宽敞的图书馆有精妙绝伦的设计细节,这是我在北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希望能够将这样的文化空间带到我的国家”,来自摩尔多瓦的洛克索拉娜·高雷亚评价。此外,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屋顶铺设的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满足部分日常用电需求;雨水回收系统则通过收集、过滤和储存雨水,用于绿化灌溉与景观用水,大幅减少水资源消耗。这些低碳理念展现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古巴的耶西·佩雷斯·洛佩斯评价道“这座图书馆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科技,它超越了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图书馆,更是一个科学中心”。

非遗瑰宝:指尖技艺传递文化温度

在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外国记者们与千年非遗展开深度对话。国家级传承人现场演示“掐、填、攒、焊”等绝技,细如发丝的金银线在匠人手中化作繁复精美的纹样。记者们震惊于花丝镶嵌制作而成的天坛作品,来自斯洛文尼亚的记者非常好奇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如何保护与传承。参观者们亲手体验制作环节,感受方寸之间凝聚的匠心。来自萨尔瓦多的黛安娜·阿里亚斯高度认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为中国人民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活动,能够将宝贵文明传承下去。

生态为笔,文化为墨,北京副中心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华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