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舞台表演”“这份独特性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是最有力的文化保护见证”“这里的丰富多彩是对生活的挚爱”“新疆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地方”……六天时间,中外记者达人们从昌吉到博州,再到伊犁,他们用脚步丈量风景,用镜头记录变迁,用心灵感知温度,这是他们的心声。
8月14日至19日,由新疆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精彩新疆·丝路有约”主题采风活动圆满收官。由来自12个国家的15名网络达人以及国内22家省区市国际传播中心的43名记者组成的采风团,分赴南北疆,用镜头与笔触捕捉这片土地的鲜活肌理与发展脉动。北疆之行从昌吉启程,向博州、伊犁延伸,于草原风光、口岸新貌、文化古城中品味北疆的多元魅力。
见证乡村振兴活力,“这份独特性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位于昌吉的印象戈壁葡萄酒庄,集酿酒葡萄种植加工与休闲农业观光于一体。其所处的北纬43°至45°区域属国际优质酿酒葡萄带,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独特的风土条件为优质葡萄酒的酿造奠定了基础,也让初到此处的采风团成员赞叹不已。墨西哥博主劳拉(Laura Beatriz Ugalde Aburto)坦言:“很多人或许和我来之前一样,不知道中国能酿出这么出色的酒。酒庄紧挨着沙漠,这份独特性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而在昌吉十三户村,采风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活力。在这里,大家不仅走进田间地头观察艾草种植情况,还在体验馆亲身体验了艾灸疗法。在艾文化体验馆,传统养生智慧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图景清晰可见。身为西医的孟加拉国博主周凯比(Nazmus Sakib)先亲身体验了艾灸调理,随后还上手为其他人操作,他结合专业视角感慨道:“我是西医,来到中国后,我才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像艾草这样的草药应用很有特色。中医调理没有副作用,这点至关重要。”
探寻“千年驿站”魅力,“新疆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地方”
霍尔果斯地处中哈边境,自古便是东西方商贸往来通道。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这座“千年驿站”“百年口岸”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前沿窗口。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采风团体验了“一秒跨国”、“购物自由”,切身感受“边境之旅”丰厚的文化内涵。
进入合作中心的第一站,采风团成员来到中哈连接通道,感受“一秒跨国”的神奇体验。合作中心凭借政策优势成为购物的天堂。免税店内,护肤品、驼奶粉、巧克力等来自亚欧大陆的商品琳琅满目。墨西哥博主美洁(Mercedes Fernandez del Castillo Velasco)拎起购物筐选购:“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商品,有来自法国、波兰、日本、韩国……来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太棒了,新疆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地方。”德国博主吴雨翔(Koellmer Patrick)则兴奋推荐:“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巧克力,这款巧克力在德国的超市特别火,来这边一定要尝一下这个,巨好吃,而且性价比很高!”
在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AI换装、华服体验等互动项目让外籍博主沉浸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墨西哥博主美洁(Mercedes Fernandez del Castillo Velasco)换装后开心展示:“我选择穿上红色的,因为红色代表中国。”
中外记者达人们在霍尔果斯的所见所感,既有“一秒跨国”的趣味与便利,也有免税商圈的国际化消费体验,更有中国文化馆内的深度互动。这里不仅是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也是讲述中国故事、展开文化交流的生动舞台。
用心感受“赛里木湖蓝”,“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赛里木湖,我们来啦!”当采风团走进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这片因生态保护而愈发澄澈的高山湖泊,正以自然为画卷、生态为笔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沿环湖公路前行,只见湖水由近及远呈现出渐变绝美的“赛里木湖蓝”。墨西哥博主美洁(Mercedes Fernandez del Castillo Velasco)拍摄视频向粉丝们极力推荐,“太迷人了!太漂亮了!蓝色赛里木湖的美无法用语言形容,但可以用心感受。”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赛里木湖,不让一片垃圾进入赛里木湖”,赛里木湖一直以来坚持绿色发展与科学保护,还原了赛里木湖的生态蓝,造就了赛里木湖景区的环境美。“能看得出这里在保护自然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加拿大籍记者斯蒂文·朗古(Stephen John Rancourt)在湖边欣赏风景时不由感叹,“太美了!我以后绝对还会来这里度假。”
赛里木湖近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旅游,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获得更加便捷与舒适的体验。“这是我第二次来,看到了很多变化,短短两年景区主入口新建成的基础设施令人难以置信。”哥伦比亚博主高飞(Fernando Munoz Bernal)点赞中国速度,并多次强调“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以报为证驳斥谬论,“这是最有力的文化保护见证”
走进伊犁察布查尔报社,采风团探寻这份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背后的故事。哥伦比亚博主高飞(Fernando Munoz Bernal)与察布查尔报社社长郭新刚深入交谈,在谈到外界对于中国“文化灭绝”的言论时表示:“我很高兴可以把这份报纸拿在手里,这样我就可以和那些人争论,并告诉他们‘那不是真的’。这是中国政府对于保护当地的历史、语言和文化遗产所做努力的最好证据。”澳大利亚博主杰瑞·格雷(Grey Jeremy John)对此深表认同,“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大多数人错了是因为他们被误导了,有人在故意误导,我们需要告诉被误导的人真相,而《察布查尔报》的存在就是展示真相的一种方式。”
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两位书法家挥毫泼墨,分别用汉语与锡伯语书写“新疆欢迎你”,外籍博主和记者们也兴致盎然,纷纷用母语写下参访感受与真挚祝福。
翻开多民族和谐共生画卷,“这里的丰富多彩是对生活的挚爱”
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与六星街,采风团先后探访石榴花展览馆、俄罗斯风情园、彩石画工作室、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等地,沉浸式感受新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生活图景。
石榴花展览馆内,采风团成员在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前驻足观看,感受着伊宁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的多彩画卷。“石榴籽是一个完美的象征,”哥伦比亚博主高飞(Fernando Munoz Bernal)在参观后表示,“石榴籽就像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团结一致去创造一件事,和谐地生活。”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随处可见的蓝色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多民族聚居建筑群,被誉为“民居博物馆”。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居,成为新疆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缩影。在当地特色小院里,采风团体验居民的日常生活,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还兴致勃勃地向主人学习打馕的“秘技”,笑声与麦香交织,氛围热烈。
漫步六星街,色彩斑斓的庭院错落分布:蓝色宁静、绿色清新、橘色温暖、紫色浪漫,宛如走进一幅流动的油画。“伊犁让我印象深刻,”哥伦比亚博主高飞(Fernando Munoz Bernal)由衷地说,“这里的丰富多彩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对生活的挚爱。”
这是一场关于乡村振兴、开放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和谐共生的深度探索。中外记者达人们以镜头传播理解,以体验反驳误读,以赞誉连接人心。在这样的交流中,新疆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可触、可感、可理解的文化与发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