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长三角 > 华东都市圈 > 江苏

江苏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达红色预警

时间:2025-07-04 浏览:

江苏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达红色预警 ——

重点人群中午前后莫要外出

7月3日下午2时,南京体感温度超过40摄氏度,省中医院门诊大厅人头攒动,大厅一角免费供应的“消暑祛湿茶”变得抢手起来。

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警信息显示,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近日高温健康风险较高,江苏部分地区出现橙色预警,江苏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为红色预警,就是风险极高。

“医院门诊量大、老年人多,夏季来临之前我们就做了一些准备。”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孙云飞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医院就陆续对门诊空调进行改造换新,为夏季高温做了提前准备。

针对老年患者、外地患者多的情况,医院推出“80岁老人就医零等待”和“外地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和外地患者提供预约、检验、检查、取药等多方面的绿色就医服务,减少他们在医院等待的时间。

孙云飞提醒,近期持续高温,市民朋友尤其是老人、小孩应尽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外出或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开展运动。“不建议在高温天开展高强度运动,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以尝试一些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因出汗太多造成脱水和中暑。”夏季胃口容易不好,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开胃的食物,比如乌梅饮、百合绿豆汤等。

记者从南京市急救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因高温中暑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患者达到138例,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南京市急救中心已经启动应急预案,调配急救资源,全力保障中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从上周开始,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十几起中暑急救电话,仅7月的前3天就救治了65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其中不乏热射病等重症患者。”南京市急救中心调度科调度长祁鹏介绍,南京市急救中心现在24小时待命,同时,优化调度流程,确保急救车辆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现场。“遇到中暑患者,我们会第一时间指导现场人员进行降温处理,如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祁鹏说。

针对近期高发的中暑现象,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表示,高温不仅会导致中暑,同时也是心脑血管急症的致病因素之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最严重的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

中暑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也见于没有重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建议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出门做好防护。

3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银发顾问”和志愿者带着“夏季清凉包”走进老人家里。今年83岁的呙爷爷平时一个人生活,是街道的重点关注对象。南京江北新区银发顾问管理中心的杜佳告诉记者,像这类重点关注的结对老人,南京江北新区有512位,银发顾问常态化开展每周1—2次的走访工作。一旦收到天气变化的预警,区中心将通过工作群进行部署,保障辖区内老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老人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近期的高温天气,银发顾问会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仁丹等急救药品,联合医护人员上门给老人传授夏季防暑知识。此次上门送清凉行动中,还碰见有老人住在鱼塘旁边的简易自建房里,家中有闷热、漏水的情况。“我们正在积极协调资源,帮助老人修缮房屋,度过清凉夏天。”杜佳说。

记者 蒋明睿 王甜 张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