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与石棉县农业农村局共同选育的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蜀白1号”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获得品种认证证书,这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邓群仙教授、王永清教授率领的枇杷专家团队和石棉县科技特派团通力合作,开展杂交育种10余年的又一新成果,也是四川农业大学和石棉县人民政府校县合作13年来继春花1号、果真好1号、果真好2号、果真好3号、果真好4号、白雪公主、白马王子品牌之后共合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8个枇杷新品种。
目前这些枇杷新品种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石棉县及四川省枇杷品种结构优化和产业提档升级注入了新活力。其中,‘春花1号’、‘白马王子’、‘白雪公主’3个新品种分别入选2023年度、2024年度和2025年度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
据了解,‘蜀白1号’新品种系2013年以‘果真好3号’枇杷为母本、‘大五星’实生后代优系“1-5-9”为父本杂交育种而成。该品种花期10~12月,果实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实扁圆形至近圆形,萼孔半开张;果粉较厚;果皮淡黄色,易剥皮;果肉乳白色、汁多、细嫩化渣,风味浓甜微酸。单果重50~70g,可食率70%~74%;可溶性固形物13%~16%,总酸0.25%~0.40%,糖酸比30:1~46:1;单果种子数2~5粒。该品种抗逆性强,坐果率高,果大,果形美观,品质优良,适宜在四川省内枇杷栽培适宜区种植。
石棉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县境内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立体垂直气候明显,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质纯净,是枇杷生长的最佳生态区。2011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对石棉“大五星”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是继石棉黄果柑之后,又获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证书。
石棉县还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之一。生产的‘大五星’枇杷、“果真好”系列、“白马王子”系列、“白雪公主”系列枇杷果大、色艳、肉细、汁多、味甜;全球独有的避冻枇杷“春花”系列,坐果率高,果形美观,味浓甜,风味独特。“石棉枇杷”无愧于“中华名果”的美名。石棉县现有枇杷种植面积5.0万余亩,除享有“中国野生枇杷资源保护基地”、“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美誉外,近年来新增“四川省枇杷种质资源圃”和“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荣誉,枇杷已成为石棉县是全国枇杷良种化程度最高的产区之一,经过近20年的培育壮大发展,石棉县枇杷产业由1个乡1个村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8乡3镇1街道个乡39个村,种植规模达到5.1万亩,精品枇杷园7个3.5万亩,2024年产量3.15万吨,产值达8.35亿元,公用品牌价值6.28亿元人民币。
石棉县农业农村局、石棉县经济信息和科技局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石棉县人民政府校县合作科技力量,建立生猪枇杷种养循环智慧农业肥水一体化面积800亩,建立枇杷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万亩。以黄果柑、枇杷“百里金果长廊”、美哉旅游环线、迎新生态旅游环线和安-安-松红色观光休闲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枇杷+美景+美食”和美哉生态旅游环线叠加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全域规划+区域布局+种养循环发展”原则;以“一环+两中心+五基地+两平台”为总体空间布局和“一乡一业、种养循环”为方向,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整体推进行动,大力实施“石棉枇杷”品牌战略。瞄准高端需求,创新培育举措,强化高位推动,多管齐下提高枇杷品质,并借力国家主流媒体和会展营销推介等高端平台,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扩大“石棉枇杷”品牌效应和提升“石棉枇杷”味道,让石棉枇杷从“长在深闺无人识”到“名扬四海”,实现创益增收,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王建明 文/图石棉农业农村局 王春涛 徐元军 罗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