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民生经济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凤鸣社区: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园服务新生态

时间:2025-07-24 浏览:

在川西平原的晨光中,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城中社区的百年公园正焕发新生。这个承载城市记忆的公共空间,如今蝶变为“全龄友好型社区服务综合体”,以“1+3+N”创新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绘就了一幅“老公园·新生活”的动人画卷。

焕新闲置楼蝶变“幸福会客厅”

7月21日,走进改造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干净明亮,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硬软件设施完善,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公园里无人问津的一处闲置建筑。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过去,这栋楼堆满了杂物,墙面斑驳,窗户破损。现在,每天从早到晚都人来人往,完全变了模样。”

这个华丽转身始于2022年的公园改造计划,城中社区党委对公园内4栋闲置建筑进行了系统改造。改造前期,社区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周边2000多户居民,收集到了300多条改造建议。“有居民建议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有老人希望有看书的地方,还有年轻人提议增加创业空间。”社区党委书记谢惠介绍,“我们把这些建议都融入了改造方案。”

2024年3月,这座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向群众开放,成为真正建在群众“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阵地。中心一楼设有3个亲民化服务窗口,可为居民办理社保、医保、生活缴费等数十项便民业务。大厅右侧是温馨的红色书橱区域,500余册藏书吸引了不少阅读爱好者每天“打卡”。二楼的调解室更是社区和谐的“润滑剂”,去年至今已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紧邻调解室的创业孵化室则为社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平台。

“以前办事要走两条街,位置还不好找,现在公园里就能一站式解决,早晨来锻炼顺便就能把费缴了,真是方便了不少!”正在办理医保业务的居民张兰满意地说。

颐乐银龄青苗一站“全龄嗨”

每天上午9点,悠扬的歌声总会准时从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室传出。65岁的王阿姨是这里的忠实学员,她高兴地说:“老年大学办在公园里,环境好又方便!”

在城中社区,老年群体占比高达36%,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为全方位满足老年朋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社区特别打造了老年服务综合体,内设老年大学、义诊小屋、法治驿站、银龄共享趣缘空间和慈善小屋等5个特色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转过回廊,青少年宫里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暑假期间的“苏娃快乐成长营”总是座无虚席。家长张婷婷说:“我和爱人是双职工,以前暑假最发愁孩子没人带。现在社区办了托管班,有专业老师辅导作业,还有各种兴趣课,孩子特别喜欢来。”

而在中青年服务综合体,同样不乏人气。作为省级“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城中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驻点,组建“公园管家”志愿服务品牌,从党员、居民骨干中吸纳注册志愿者300余人,孵化志愿服务队10支,常态开展“暖新”“暖阳”“暖幼”“暖青”系列志愿活动。

城中社区还创新推出“志愿积分兑换”机制,链接6家爱心商家建立14000积分资源库,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通过“公园微创投”项目,引导居民完成活动全流程,同时整合红十字会资源开展常态应急培训,筑牢社区安全网。

暖心:群众共建“共享家”

城中社区的服务触角延伸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家门口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针对群众反映的“饮水难”问题,社区引进智能冷热饮水设备,安置在公园主要活动区域。“以前锻炼完要回家喝水,现在随时都能喝上温水,太方便了。”晨练的居民刘凤点赞道。公园里新安装的特质保温木凳,采用环保材质,冬暖夏凉,巧妙解决了座椅“冬天冰屁股、夏天烫大腿”的困扰。

每月的“爱心义剪”活动已成为社区的品牌服务。理发师志愿者王师傅说:“我们不仅剪头发,还陪老人聊天,很多独居老人把这一天当成了‘节日’。”这项服务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老人100余人次。更贴心的是,社区创新推出“公益+商业”服务模式,组织辖区内的10位能工巧匠和商铺师傅轮值坐班,为居民提供平价优质的缝补、维修服务,让“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最让人感动的是“共享工具墙”的故事——起初社区只是准备了一些常用工具,没想到居民们自发捐赠,现在墙上挂满了各种工具,甚至还有居民把自己珍藏的专业维修设备都拿来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社区氛围,大家互帮互助,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城中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

在服务居民的同时,社区也没有忘记新就业群体。公园南门的暖“新”驿站24小时亮着温暖的灯光,配备空调、微波炉、按摩椅等设施,日均服务骑手80余人次。骑手们通过“顺手公益”计划参与社区治理,在走街串巷时随手拍、随时报,让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实现了“治理在街头、服务到门口”的创新模式。

(王建明/文 图/马诗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