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出栏量达9.52万头,这已是宣汉县肉牛出栏量连续10年稳居全省农区第一。从最初的精心选育到如今养殖场“遍地开花”,12年间,蜀宣花牛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气温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养母牛的农户,尽量用温热水喂牛。”2月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赵益元到养殖户家查看并耐心叮嘱养殖户相关注意事项。
作为“蜀宣花牛”的主要培育者之一,赵益元与牛打了一辈子交道。尽管即将退休,他依然坚守岗位,春节期间也未曾停歇。1988年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的赵益元与同事历经20多年努力,于2012年成功培育出新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蜀宣花牛,填补了我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如今,蜀宣花牛已成为宣汉县农业产业的“金字招牌”。
宣汉县利用蜀宣花牛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牧草资源,积极打造“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园区,夯实牛产业根基。大成镇马滩村村民李满元说:“现在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技术问题,牛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感冒等问题几乎没有了。”
宣汉县大成镇是“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随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标准化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邱岚晓介绍:“我们场按照2000头的标准建设,现有蜀宣花牛存栏1300多头。通过大型投料设备和严格的防疫制度,养殖效率和牛群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从2019年到 2022年,大成镇规模化养殖场从零星几家发展到36家。2022年,以大成镇为核心的宣汉县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晋升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大成镇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宣汉县大成镇副镇长向小丁表示,目前,全镇全年出栏蜀宣花牛达1.2万头,产值6.8亿元。下一步,大成镇将持续对蜀宣花牛产业延链补链,实现牧草的本地化,肉牛加工精细化,持续擦亮蜀宣花牛金字招牌。
2024年,宣汉县蜀宣花牛出栏量达9.52万头,实现牛业产值11.8亿元,牛业综合产值80.5亿元,一头头蜀宣花牛成了养殖户增收的“金钥匙”。大成镇柏林村村民牟光美笑着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两个人一年收入最低也有七八万元。我现在只养了10来头牛,计划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养五六十头牛。”
为持续推动蜀宣花牛产业发展,2023年和2024年,宣汉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主要围绕大成镇、南坝镇、黄石乡等7个乡镇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同时,通过建设能繁母牛示范基地、给予养殖户圈舍修建补助等措施,促进农户增收。
在宣汉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赵益元等专业技术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付出,见证了宣汉蜀宣花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宣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蜀宣花牛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书写属于这片土地的致富新篇章。 (尹国胜 唐军 文/图 宣汉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