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陕西自古就在中华民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倚仗肥沃的800里秦川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
虽然近几百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劣,陕西在中央王朝的地位不如之前,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使得陕西走出了无数历史名人,仅在民国时期,陕西就走出了难以数计的忠臣良将。

陕西
仅国民政府一边,出身陕西的名将就灿若星辰。例如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死守陕西门户的孙蔚如,以身殉国的梁希贤等等,都是陕西籍将军。
最牛的是,常凯申赖以起家的根本,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除了第一任校长常凯申之外,第二任校长关麟征,第三任校长张耀明,都是陕西人。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赫赫有名的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支王牌军的军长是陕西籍。他们分别是整编第74师(74军)师长张灵甫,第18军军长胡琏和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黄埔军校
地处西北、远离沿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陕西,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风云人物呢?第一,陕西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辛亥革命时,陕西就成为北方最先起义响应的省份。因此陕西一直有极为优良的革命传统,也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志士。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陕西成为近代革命的摇篮,因此在黄埔军校成立之处,就有大批有志青年不远千里来到广东参加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
第二,杜聿明等陕西将领赶上了黄埔军校这个民国最大的“风口”。很多人都说,中国从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伯乐和机会,而显然,黄埔军校就是民国最大的机会。最著名也是成就最高的国民党陕西籍将领,大部分都是出身黄埔军校。如黄埔一期的关麟征、杜聿明、马励武,黄埔四期的张灵甫、胡琏、刘玉章等等。

黄埔军校学生
第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陕西,民风彪悍。仅仅是杜聿明,张灵甫,胡连这些出身,国民党嫡系的王牌军将领。同样出身陕西的杂牌军,如陕军孙蔚如部,王劲哉部等,都曾凭借简陋的武器与日寇浴血奋战。如此尚武之风,自然能涌现出大量名将。
都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出名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古人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自古以来陕西就将星璀璨,名将如云,并且不是一般的将领,都是实打实、含金量非常高的。
比如古代的白起、王翦、司马错、李靖、郭子仪、韩世忠等,近代的也有很多知名将军,比如国军的关麟征、胡琏、张灵甫、杜聿明、杨虎城,我军的李达、张宗逊、阎红彦、阎揆要、崔田民等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陕西能走出如此多的军事将领?中华文化发祥地陕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才济济,雄君明主,军事将领更是各领风骚,这和陕西的文化发展有关,陕西可以说是帝王建都之地,现如今留下的帝王陵墓高达79座,从这里便可以看出,陕西在古代一直以来都算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的思想也相对开阔,见识广,这是很多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既然是政府所在地,那自然是要屯兵设防,如此便需要将领,久而久之,陕西出军事将领也就不足为奇。
陕西人的性格大家对将军的印象大多都是粗狂暴躁,性格直爽,确实,这种性格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受到陕西历来的风气所影响,陕西人说保守也不保守、吃苦耐劳,性格豪爽,说起话来也是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从不拐弯抹角,和南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方人言语委婉。

张灵甫
而陕西的汉子也是黄土造就的,更是秦岭造就的,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自豪感,也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保家卫国陕西人从不含糊,说干就干,不是有句话叫“自古秦兵耐苦战”,陕西人应该是很好的继承了这点。

胡琏
革命的摇篮陕西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尤其是毛主席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在这里宣传革命,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经验以及革命精神。都说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红军长征就到达陕北吴起镇,之后在这里培育出众多的人才和军事将领,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也并非就说陕西才出军事将领,其实湖南、四川也同样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