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

16个回答

放歌走天下 2024-11-12 10:15:45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三生烟火 2024-10-25 11:53:55
你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一大堆
胖子就是矯情 2024-10-12 06:50:34
《中国历史密码》--陕西历史文化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方言
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陕北方言属西北官话和晋方言,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古语,至今保留入声。陕南方言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文保单位
截至2011年,陕西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首位,著名的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境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物保护单位:
1
延安革命遗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2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至宋
汉中市
3
大雁塔

西安市
4
小雁塔

西安市
5
兴教寺塔

西安市
6
西安城墙

西安市
7
西安碑林
汉至近代
西安市
8
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铜川市
9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
10
丰镐遗址

西安市
11
阿房宫遗址

西安市
12
秦陵兵马俑

西安市
13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西安市
14
大明宫遗址

西安市
15
黄帝陵
延安市
16
秦始皇陵

西安市
17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西汉
咸阳市
18
霍去病墓
西汉
咸阳市
19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咸阳市
20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咸阳市
21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咸阳市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长城 秦始皇兵马俑 大雁塔
小雁塔 兴教寺塔 大明宫
未央宫 彬县大佛寺石窟 张骞墓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华山 西安城墙
党家村古建筑群 统万城
石峁遗址 黄帝陵
秦蜀古道(蜀道) 秦直道遗址
丝绸之路拓展项目:茂陵、鸠摩罗什舍利塔、昭陵、乾陵、大唐西市、兴庆宫、天坛、含光门、延平门、明德门遗址、法门寺地宫、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
周原及丰镐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
秦都城及陵墓遗址:秦雍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东陵
汉唐帝陵:汉文帝霸陵、汉宣帝杜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唐中宗定陵、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肃宗建陵、唐代宗元陵、唐德宗崇陵、唐顺宗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唐敬宗庄陵、唐文宗章陵、唐武宗端陵、唐宣宗贞陵、唐懿宗简陵、唐僖宗靖陵
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大慈恩寺、兴教寺、大兴善寺、青龙寺、草堂寺、净业寺、香积寺、华严寺
革命圣地
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64]
历史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帅的被狗咬 2024-09-29 06:59:57
上古文明
上古时为雍州所在,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陕西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城。
陕西是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陕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3]
考古分期:关中一带早有蓝田猿人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后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后来是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先秦时代
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今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后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地区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今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和弘农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区属于并州和雍州。
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鲜卑族,氐、羌等族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两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4]
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316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成为汉国政权的统治范围。
前赵,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夺权,在平阳的刘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杀,靳准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与此同时,羯族首领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至汉都平阳,于是,平阳、洛阳以东的地区,皆落入石勒势力之中。前赵于是迁都到长安。
后赵,长安为陪都,咸阳又改名为石安。
前秦,东晋时期氐在北方崛起,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
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陕西地区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417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陕南地。在陕北也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太延二年(436年)4月,北魏灭北燕、赫连夏、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除了今辽东以北的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定都于长安(今西安)。
隋唐五代
隋朝,杨坚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再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隋末唐初,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起兵反隋。于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属京畿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
唐代中、后期,安禄山以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陕西短暂建立过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篡唐后,李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901年-924年),以凤翔为中心于今陕西、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建立起割据政权,表示对抗后梁。此时陕西分属不同的政权内,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
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后汉(947年-950年)和后周(951年-960年),陕西地区属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内,后唐改回大安府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阳与太原,西安却再没有成为首都。
宋元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设立关西道,997年改为陕西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宁五年(1072年)分陕西路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并为陕西路,元丰八年(1085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
南宋,陕西地区大部属于金国,金政府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并撤销秦凤路,在此地设立京兆府,延安府,庆阳府与凤翔府。而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设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西安地区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安西路改名奉元路。并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
明清时期
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康熙皇帝于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4]
近现代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陕西全省的区划调整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续到1924年。[5]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6]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4]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陕西省在县以上设置了10个行政督察区。[7]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陕西发生西安事变[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西形成。[9]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4]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10]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及地级行政管理权限,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面积882平方千米。[11]
2017年1月,西安代管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12]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13][14]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陕西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15][16]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榆林跨区域协同共发展。[17][18][19]
2018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彬州市由省直辖,咸阳市代管。
痞子时代 2024-08-22 13:33:42
挺悠久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