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爱情
2025-08-06 21:17:14
在中国一些地方,清明节、元宵节期间,人们会举办拔河比赛,这种活动在民间非常常见,也常在学
校、军队、小区内举行。拔河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团结合作的能力。那么,为何将其称为拔河?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拔河在古代被称为“牵钩”。起初,这是用于训练水兵的工具。《墨子》中
提到,鲁班设计了竹片制成的篾绳,供水兵训练使用。将兵分为两组,各持一端用力拉。在实战中,
敌船退却时,可用篾绳钩住,阻止其逃脱;进攻时,用以阻止靠近。篾绳因用途而得名“拖钩”、“强
钩”。
后来,这一训练方法传至民间,在楚国地区广泛流行。拖钩敌船活动演变为两拨人相互较劲的集
体活动。唐朝时期,“牵钩”活动已十分盛行,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均乐于参与。从唐朝开始,
“牵钩”更名为“拔河”。据记载,当时拔河与现在不同,中央插红旗,两端各有数百条小绳,参赛者手
中各执一端,形成扇面状,旁边观众擂鼓助威,场面壮观。
现今的拔河比赛形式相对简单,两队人数相等,将绳子往自己方向拉,将对方排头拉过河界即为胜
利。它更多体现了众人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