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只是一个双肩包。当你把它背在肩上,装进去的或许是电脑、书本和日常小物,但一同随行的,还有你对全球被迫流离失所者的支持,以及对和平的承诺与信念。将“和平”的理念织入日常,让你在每一次出行中,都能以行动传递善意。
“穿裙子女粉丝”攀爬到顶部?上海体育场:男性工作人员在定期维护
1965年8月9日,新马突然分家,新加坡突然独立。许许多多一觉醒来的新加坡人,还不知情。25岁的文员区如柏,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上班。 上午10时,新加坡广播电台插播了新马分家、新加坡独立的消息。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广播,并未打乱她繁忙的工作节奏。这历史性一天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星期一,寻常的工作天。 现年85岁的退休报人区如柏忆述,她当时只是偶然间听到同事们议论“两边的大老板不太咬弦”和“我们被踢出去了”,才间接得知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命运有了转折。 至于她常听说的“两边大老板”,也就是新马领导人“不太咬弦”的说法,区如柏说这是源自新方不被马来西亚统治阶层接纳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里以华人为多数,政府比较强势,对人民的照顾比较好。马来西亚那边,还有一些种族的问题。” 这位报馆同人尊称的“区大姐”,日前受邀参加《联合早报》纪念新加坡独立60周年特备播客节目的录制,进行了三代新闻从业者的历史对谈。她是在国家独立九年后的1974年,加入报馆当记者,直至2002年退休,从事新闻工作28年。 即使是后来许多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历史画面——李光耀在电视台举行的记者会上几度含泪哽咽,道出新马分家不得已决定的片段,区如柏也是在下班回家,才从晚间电视新闻的黑白画面上看到。 对独立消息的这种处变不惊,与她所处的大时代息息相关。 她的人生轨迹横跨了多个新加坡重大历史转折点:从英国殖民统治,到二战日据的艰难岁月;从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再到1963年与马来亚联邦合并。 在她看来,新加坡1965年8月9日独立,不过是这一连串持续政治变动中的另一个节点。 “新加坡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改变……总而言之,我们有书读、有工作、生活安定,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西藏人爱喝咖啡?做30多年僧人是什么体验?跟着Andy沿青藏铁路进藏,听藏传佛教僧人讲信仰、看藏族青年开咖啡厅、遇创业者译世界绘本,更揭秘西方媒体回避的黑暗历史。深度纪录片#解码中国#《西藏七日》第一集:神灵之境,带你见370万藏民的真实日常。
在加沙战火中,人道主义工作者们开展了一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你们说想要灵魂画手的文创……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音频来源:@桑德在欧洲)
【你为什么想做一名医生呢?】
MV《小浪花》致敬战舰保障官兵
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