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2月23日,濛江风雪夜。孤身奋战五天五夜的杨靖宇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面对劝降的声音,他吼出:“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35岁的生命倒在与日寇血战的白山黑水间。 而今,“靖宇”二字刻进这片土地:“靖宇小学”的孩子在校园里晨读;喜爱蓝莓的游客特意在手机上定位“靖宇县”前来采摘;老人牵着孙儿踏雪走进陵园——英雄的名字成了烟火人间的路标。山河记得他保家卫国的不屈,人民记得他风雪中的脊梁。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社推出《地名里的抗战记忆》系列短片。第2期,我们一起走进吉林靖宇县,触摸这份滚烫的记忆。
1965年8月9日,新马突然分家,新加坡突然独立。许许多多一觉醒来的新加坡人,还不知情。25岁的文员区如柏,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到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上班。 上午10时,新加坡广播电台插播了新马分家、新加坡独立的消息。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广播,并未打乱她繁忙的工作节奏。这历史性一天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星期一,寻常的工作天。 现年85岁的退休报人区如柏忆述,她当时只是偶然间听到同事们议论“两边的大老板不太咬弦”和“我们被踢出去了”,才间接得知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命运有了转折。 至于她常听说的“两边大老板”,也就是新马领导人“不太咬弦”的说法,区如柏说这是源自新方不被马来西亚统治阶层接纳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里以华人为多数,政府比较强势,对人民的照顾比较好。马来西亚那边,还有一些种族的问题。” 这位报馆同人尊称的“区大姐”,日前受邀参加《联合早报》纪念新加坡独立60周年特备播客节目的录制,进行了三代新闻从业者的历史对谈。她是在国家独立九年后的1974年,加入报馆当记者,直至2002年退休,从事新闻工作28年。 即使是后来许多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历史画面——李光耀在电视台举行的记者会上几度含泪哽咽,道出新马分家不得已决定的片段,区如柏也是在下班回家,才从晚间电视新闻的黑白画面上看到。 对独立消息的这种处变不惊,与她所处的大时代息息相关。 她的人生轨迹横跨了多个新加坡重大历史转折点:从英国殖民统治,到二战日据的艰难岁月;从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再到1963年与马来亚联邦合并。 在她看来,新加坡1965年8月9日独立,不过是这一连串持续政治变动中的另一个节点。 “新加坡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改变……总而言之,我们有书读、有工作、生活安定,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8月9日至10日,库洛游戏首届狂欢嘉年华(KUROFEST)在广州广交会展馆盛大举办。记者现场探馆发现,这场二次元盛会不仅以沉浸式体验汇聚上万名玩家,还吸引着海外的诸多粉丝来华。([原创]记者:刘克洪、邓鼎园、方可茵;编辑:丁琳;审签:郑紫薇)
2025年8月19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习言道|习近平与雪域高原上的“桃花源”
台湾民间团体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合唱《大刀进行曲》
一亿解冻剩4000万?企业亿元资产被冻疑遭趋利执法
陈涌海:相比“摇滚博导”我更愿意被称为科研工作者
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