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色向晚,好“柿”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冷空气频繁南下,温度在昼夜之间极限拉扯,催得红染枝头,叶逐秋风。霜降,如同一位急切的信使,提醒万物做好准备,以应寒冬。 古人在寒来暑往间总结规律,赋予霜降节气独有的人文内涵。顺应天时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利用温差、拥抱变化”,用智慧把天时的严酷,变成生活的甘甜。愿你在此时节积蓄暖意,感知非遗节气之美,以从容酿得岁月的温煦长明。#节气中国·非遗焕新
在山西 看见木构托起的盛世大唐 . 佛光寺内 东大殿巨大的斗拱 像盛唐伸出的手掌 轻轻托起岁月 梁思成先生称赞其为 “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 而南禅寺更像一位隐士 藏着中国最古老的唐代木构
如果没有特别的课目要求,我们以后很难再看到万炮齐发的场景了。分散、灵活、精准、协同,人民陆军炮兵迈向制胜新方向。
9月10日,新华社“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安徽展在合肥开展。现场展出了14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很多曾经出现在课本中,是无数人铭记的抗战经典瞬间,看看哪张戳中了你的泪点。
记者:陈逸松 张亚芳 编辑:邹梦梦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浩荡而来。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杨靖宇支队”战旗迎风招展,10余秒的特写画面,令人热血沸腾。 现场看见“杨靖宇支队”战旗赫然在列,迎风飘扬在长安街上空,杨靖宇曾孙、共青团磐石市委副书记马铖明的眼泪夺眶而出。“遥想当年,曾祖父和他领导的部队在磐石孕育起步,他的精神没有被敌人消灭、没有被时间磨灭,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令人倍感骄傲。” 今年,是杨靖宇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杨靖宇曾浴血奋战的北大荒,早已变成祖国的“大粮仓”;他曾用生命守护的白山黑水已成为“金山银山”。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1996年,杨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穿的大衫被国家文物局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今天,让我们听听大衫的“讲述”,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英烈杨靖宇将军的铁血忠魂。
轿车不慎坠河,司机被困,路过退伍军人毫不犹豫跳入水中砸天窗救人。致敬平凡英雄!
男子因猥亵多名小女孩被逮捕,其家属却多次威胁恐吓受害者家人:我们有关系,分分能弄死你
温铁军: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挑战【温言铁语】
致敬徐光宪院士!4次转换科研方向,80岁逐字改论文,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让稀土成为中国王牌
超燃!直击空降兵新兵开训现场!
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