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乡愁》,每个定格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长镜头都像一节诗。#塔可夫斯基
电影×音乐 | Giuseppe Verdi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乡愁》(Ностальгия/ Nostalghia -1983) - Messa da Requiem-1. Requiem
-
-
🎬《乡愁》| 剧情 | 豆瓣 9.0
🎬 上映时间 1983-05-17
🗓️ 片长149分钟
🅰 意大利语/俄语
🏆 第3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演员:Oleg Yankovskiy/Erland Josephson/Domiziana Giordano
-
俄国诗人安德烈·戈尔恰可夫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
1982年,塔尔可夫斯基到意大利拍摄他的第六部电影,同时决定,他将永远不再回他的故乡俄罗斯。当他把这部电影定名为《乡愁》时,没有人会怀疑背后的民族情结对这部电影主题的渗透。《乡愁》讲述了一个苏联诗人安德烈·戈尔恰可夫去意大利的一段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这位苏联诗人去意大利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一位叫萨斯诺夫斯基的俄国音乐家资料,这位俄国音乐家当年也有生活在意大利的经历,后来因无法忍受“异国土地的寒气”而回到俄罗斯,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无法在祖国立足,郁郁而自杀。音乐家、诗人、电影导演,两重叙事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有着背井离乡的相同经历,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家在俄罗斯自杀,诗人在意大利心脏病突发致死,而我们的电影导演塔尔可夫斯基,也离开了俄罗斯大地,在意大利讲述这个叫《乡愁》的有关生命和信仰的故事。
-
电影里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教堂内摇曳的烛火,暮色下朦胧的乡村美景,水雾弥漫中的温泉洗浴人……每个定格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长镜头都像一节诗,而整部电影就像一篇唯美的抒情散文。塔尔可夫斯基的风格是诗意的,无论他的主题由多么的严肃、深刻,甚至是晦涩。《乡愁》的画面永远是美丽的,节奏永远是舒缓的,画面内的时间是绵延悠长的,它穿过现实和历史,走出镜头,在存在之径上让人与人、人与上帝相遇,诉说着末日与救赎的圣灵语言。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