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城南旧事带到英国……. 老外们说他们好想哭!
这是一个文学作品改编独角戏的小项目,时长要求大概7分钟。在整个过程中我很挣扎,我想了也选了大量的文学小说,包括卡佛,包括塞林格等等等等。有非常多优秀的外国作家都让我动容和纠结,我心里之前一直预设,我会改一个他们的短篇小说,毕竟在国外讲好的外国故事,但是一直被困住,我只能改一个,我到底该做一个什么作品呢?我真的想讲的是什么呢?
人在国外,心里始终牵挂,最后坚定想要做一个中国作品,讲一个中国故事。东方文化的内涵始终让我觉得疼痛,觉得深刻,觉得忧伤,觉得感动,觉得是我学习的终点最想表达的东西。英子的声音从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再读城南旧事,我的泪就不止。
时常有作家,例如林语堂例如哈金,说用外语写作,写中国的故事,情更深。我在想用英语演中国故事,会怎么样呢?我本不是一个很念家的人,在英国却反复品味东方的东西,有强烈的欲望想讲东方的故事,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冲动。最后我选取了成长作为最基础简单的切入点,我不奢求他们能理解东亚家庭或者情感的复杂性,但是我希望能传达至少一点是一点。能真的把东方故事讲明白太难了,至今都觉得不论是曾经还是现在,尤其是在国外努力讲着的创作者们是多伟大。演完后我有点失落,觉得自己的表达比起作者来说相差甚远,觉得如果改编达不到作者本身的水准就是失败的。但是只有七分钟的体量,我觉得我已经尽力了。我心里有淡淡的失落,直到我走下舞台,有外国同学跟我说我的作品是唯一让她想流泪的,还有不认识的一堆外国朋友问我这本小说是什么,我太高兴了,高兴得语无伦次,我跟她说是一个中国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甚至没有查英语译名,我直接张口就来说once upon a time in Beijing or Old stories in Beijing,现在想想自己的翻译如此草率,有这么好一个机会可以跟他们介绍,可是话到嘴边就不知道如何再接着说了。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有一个这么好的故事,是每一个中国孩子都知道的故事,当年只觉得是平常,看懂已是异乡人。舞台是当场的,作为创作者其实觉得他们不一定真的会去看,但是他们居然真的想了解,我觉得这是对创作者,对舞台工作者最大的激励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多美啊。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