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V14KSuYeENm 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功夫做到家,纵然有刀架在头上也不怕。为什么?因为我不死嘛。坏只坏身体,一个色壳子,法身是不坏的。二祖神光大师悟道之后,达摩祖师告诉他:“你还有一个命债要还,但为正法不受诽谤故,可以不还。”真成大道的人就是这样,要还就还,不还就不还。为什么?因为心空净了,一法不立,有什么债可还?就像收音机不开时,外面虽有电波,但它不会响。所以虽然有债,但心不动,犹如收音机未开,债主寻不到你,可以不还。但心不空就不行。所以南泉祖师说:“王老师修行不得力,被鬼神觑见。”这是南泉自责做功夫不得力,起心动念了,被鬼神看见了。注意!不起心动念并不是指念头不起,而是说念起不著、无住叫无念,否则不起念头怎么做事?无念是不著相,不停留。念念不停留叫无念。停留在上面就是妄念。所以无念之念是正念。二祖心真空了,等把法传下去给三祖,就去还债了。大富翁还你一点小债,如九牛一毛,不在乎。被杀前他说:“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我们修佛法就是要有这种大丈夫气概,才能满佛行愿。修佛法要胆大气壮,豪放慷慨,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放舍不粘,什么都不怕,本无生死。但胆大并不是王大胆,什么坏事都去干而不怕,那就糟了。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 刹那间觉悟了:我能说、你们能听的就是心源、佛性。毫不怀疑,见性就在当下!这是一等好汉!到别处去寻就不是了,寻也寻不到,一寻就动念了,一动念就被妄念遮掉,反而不见了。所以禅宗要棒喝交驰,“啪”地打你一下、喝你一声,让你一惊、一呆,喝断你的妄念妄想。那时一个念头不起,但不是如木、石一般无知觉,而是了了分明的,这了了分明的是谁?当下回光一瞥,即亲见真心本性。所以禅宗接人就是这么利索、这么快。但中、下根人就无法接受了。“无明壳裂总一般”,无明壳子就是我们的色壳子,空就是要空掉我们这个色壳子。若非无明著相,父母同房时,你怎么会跑进去呢?怎么会有你呢?“壳裂”,不管修什么法,修行到这个色壳子豁地爆开,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寂灭真性法尔现前,就都是一样的了。还有,修法修到身心虽然化空,若还有空在,或有黑空洞,那是无始无明,须继续前进,将此无始无明打破,始能见性。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做梦时样样都有,但醒了之后一点痕迹也没有。我们现在也正在做梦:要修佛法、成圣,都是梦境。其实大家都是佛,没有圣凡!因现在迷于外境,着相追求,造业受报,从无生死中枉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才有造善业生天、作恶业下地狱的六道假相。苟能当下一觉,不为假相所迷,犹如大梦醒来一样,哪有六道的影像?!所有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是一真法界。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性,四圣六凡都是分别妄心所造。不要以为只有睡着是做梦,醒来时着相也是做梦。现在我给大家说法,是梦中说梦话,有什么佛法可得?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 能生烦恼的东西就是烦恼本。我们平常说“佛性”就是成佛的根本,“法性”就是成就一切事物的根本。这根本就是我们的觉性。没有这本性就不能起一切作用。烦恼就像水的波浪,无水不成波浪,有水遇风才起波浪。今天我们会发火,就是我们的菩提本性在起妄用。所以菩提本性是烦恼的根本。经云“烦恼即菩提”,不是我们一天到晚烦恼就得了菩提的,而是指生起烦恼的根本就是佛性。去掉波浪水也没有了,所以烦恼不要去除,只须息下来,就恢复菩提了。“罪福没性何处觅”,罪福没有自性,受罪享福都是我们妄心造成的。做善业,造福,受福报;作恶业,造罪,受罪报。自作自受,不是由谁主宰、指使的。所以罪福性空,唯由心造。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因果律,不用寻觅,也无处寻觅。我们只于一切时一切处都无住著,只随缘任运地去做一切善事。但也不要有意去做好事,求福报,以免心不空而堕在福报上不能成大道。 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我们做事,处处着相,求有所得,都是用绳子自己缚自己。假如你明白了一切名誉富贵、妻财子禄皆如空花水月之不可得,而一切放下,宛如大梦初醒一样,原来自己没有束缚,就当下解脱了。六祖大师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觉即佛。”我们一着相,就被相捆住了。本来是清净无染、什么都没有的,所有烦恼、业障都是自己着相造的,你不去着相造业,则罪也没有,福也没有。明白这一切就潇洒自在、大摇大摆大休息了。真证道人是无处不可去的,牛胎马腹走走也不可怕,地狱去去也无所谓,这都是我们的自性变化嘛!有什么相可着?悟道实有深浅不同,像五百年野狐精的公案,就是破著相的例子。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他答曰:“不落因果。”后来一想,佛说因果不空,我说不落因果不是错了吗?疑惑了,于是乎死后落了狐狸身。五百年修道,因它有善根,所以能化人身。百丈祖师说法时,他来听法。说法之后大家都散了,百丈见他不走,就问他:“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今天要介绍的是广州公务员里的一个不错的选择,白云区公务员的性价比,笔者来看广州白云区公务员的待遇相当可观,同时白云的各方面生活成本并不高,拥有很不错的城市配套,非常推荐大家去考虑,当然白云区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南北差异。
在阅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后,许多人常常发现自己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的观点。视频探讨了Shane Parrish如何通过主动阅读来增强记忆与理解。首先,明确阅读目的至关重要,了解作者背景和书籍内容也能帮助选择合适的书籍。接着,通过笔记和思维导图记录关键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最终,通过将不同书籍的思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思维框架,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阿尔及利亚历史最后一个朝代——卡迪尔王朝唯一君主珍贵画像及文治武功
本期视频从荣格心理学出发,深度解析《小王子》中“永恒少年”不懂爱的根源。我们将探讨为何“不忠的爱神”能帮助他从母亲情结中脱离,以及他在关系中反复上演的心理阴影与阿尼玛投射机制。 小王子为何总是全情投入,又悄然抽身?为何在关系中一再逃避,却无法真正建立亲密? 透过荣格晚期著作《Aion》中的分析,我们重新审视小王子对玫瑰、小狐狸的“爱”,其实不过是他对内在幻像的执迷。 爱不是天真幻想,不是理想投射,而是需要沟通、承担与努力的现实功课。 当永恒少年学会“留下来”,正是他真正成长、走向成熟个体的起点。 欢迎点赞、投币、收藏和留言,你的支持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如果你对“恋姐”, “母亲情结”与“阿尼玛”也感兴趣,欢迎评论或私信,我会考虑单独做一期讲解! 参考资料 部分内容参考自: 《The Problem of the Puer Aeternus: Eternal Youth and Creative Spirit》 Marie-Louise von Franz(1959–1960年于苏黎世荣格学院系列讲座整理) 深入探讨“永恒少年”原型在现代人心理中的表现与困境。 《Aion:论自性现象学》(Aion: Researches into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Self) C.G. Jung,1951年出版 荣格晚年代表作之一,系统阐述了“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等关键心理结构。 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是荣格的亲密合作者,也是深度心理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学者,擅长从神话与童话中解读无意识的心理结构。 部分图片由人工智能生成。
Palindrome猜想内容简介 内容均为up主的手稿,逐字逐句讲解
正气篇(五)——对“无产阶级是世界公民”论调的分析与批判
战争之王”告诉你,在不同时代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组织架构图居然还能这样做,涨知识了
郑成功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
【取之于敌】超全二战德军步兵师编制解析(2)五波次步兵师
知识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