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肮脏”、“危险”或“不洁”的判断,往往并不来自自然本身,而是源于文化分类、社会秩序与权力维护。当某个事物被视为“污秽”,它的“错位性”比其“本质”更重要。就像一块咖喱酱沾在白T恤上,看上去令人不适,不是因为咖喱本身肮脏,而是因为它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它本该在碗里,而不是在洁白的衣服上。 玛丽·道格拉斯在书中分析了犹太律法对“可食”与“不可食”动物的分类系统,她指出,那些被视为“不洁”的动物,往往并非危险或不卫生,而是因为它们违反了文化对自然界的分类期待。比如,犹太教要求反刍动物且有分蹄者才可食用,猪虽然有分蹄,却不反刍,因此不合“完整范式”,被视为“污秽”。同样,鱼类必须有鳞有鳍才可食,无鳞的鳗鱼或贝类便“越界”成了禁忌。 由此可见,“污秽”并非源于物本身,而是其未能恪守既定秩序、偏离了文化分类的边界。谁能决定这些边界——哪些动物可吃,哪些不可吃;哪些行为是纯洁的,哪些是肮脏的——谁就拥有解释世界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 *** 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清洁”也是一个强烈的象征。比如,“扫黄打非”、“清网行动”、“清朗计划”,这些政策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净化功能。它们告诉民众:国家正忙于“驱邪除秽”,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不断“去脏”的时代。 但问题是,一旦“肮脏”的定义变得含糊、扩大,“肮脏”的人群就会不断变多——从网络大V,到事实言论陈述者;从挑动性别对立的网红,到性别平权的朴素观念持有者。 这种将政治变成道德清洁术的过程,在特朗普身上达到了极致:他制造了仪式性边界,却最终被边界吞噬。
-
释迦牟尼:轮回最可怕的不是受苦,而是不知道自己在轮回中
破坏侦查小组进入罗金西克,占领沃斯克雷先卡,包抄谢尔比尼夫卡 俄乌战线分析 2025年7月15号
参考资料: 1、《【钩沉】为什么说这次调研,为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根基?》 上海基层党建,2023年6月 2、《开国财经统帅陈云》 中译出版社,2015年6月版 3、《新中国成立第一年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及其经验》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5月 4、《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5年6月 5、《回望发展之路:东方底特律》 城市地理,2022年 6、《陈云同上海资本家打的五次经济仗》 党史博采,2011年11月
为什么会有代议制民主的存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MMa1BWFjI -------------------------------------------------------------------------------- 我买了支新铅笔,并且画了幅画。然后我决定在MC中重现这幅画~ 目前熟肉视频全是听译的 ☻转载没有收益 只希望大家能投个币 好让我更有动力更新 谢谢大家了☻
【新闻联播极速版】2025年7月18日
2025行测学习计划(实战四个月上岸版)
女孩子的小思考——破茧与自由的生长!
TEDx外滩2025年度大会|倪萍,被误解的晚年,是一份“中途执着”
《背影2》第三集:南城破烂张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知识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