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刻意维持一段令自己痛苦的关系
我们生来就携带着缺失感。婴儿时期以为自己是母亲的全部,却在成长中发现母亲的关注总是指向别处。或许是父亲,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其他事物。
我们模糊地感知到,有某种自己无法给予的“东西”,正占据着母亲真正的欲望。
为了填补这个空洞,我们开始各种尝试:努力成为优等生,幻想优异的成绩,就能赢得母亲完整的爱;工作后争相追逐职位与薪水,盼望着成功人士的头衔,会让这份缺失感消失;恋爱中幻想遇见“完美的另一半”,期望借助爱情来圆满自我。
这些目标一直在不断变化,我们沉溺的从来不是欲望本身,而是追逐过程中的那种“求而不得”的自虐式状态。所以我们总是沉溺在,对前任的回忆中自我折磨,或在期待升职的焦虑中辗转难眠,甚至刻意维持一段令你痛苦的关系。
你反复舔舐那份缺失带来的特殊感受,它背后就是菲勒斯享乐的本质。
一种超越性的欲望模式,它以匮乏为本质,主体通过象征秩序的中介欲望他者,而并不指向他者的欲望本身。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