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练习(第27集+):示范用文科思维建模,破解戾气治理中理论与实践的断裂
本集示范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用文科思维建模解决27集的遗留思考题:戾气治理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是什么,造成断裂的原因是什么?
本集你将可能获得以下新认识新见解:
第一,关于社会戾气网络戾气问题,你的认识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
上一集中,你通过图谱,看到了学术界对戾气问题的归因结构,本集则更进一步,带你从更高的系统层面,洞察其背后“理论,实践,经验”的断裂。我们已经不仅知道“专家说了什么”,还反思了“专家为何如此说”。
第二,我们初步接触了杜威的经验哲学。
你会意识到,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之外,还存在“经验主体”。在人与社会有关的议题中,那些大谈“社会工程”的专家,往往遗忘了经验主体。对于从事服务工作、政策制定或产品设计的你而言,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被忽视经验的敏感捕捉。
第三,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我们增长了方法的一般性知识。
本集中,批判性思维,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究;杜威思维五步法,指导我们探究的流程;省力原则,指出我们探究的策略;概念模型法,规定我们如何探究;各类文史哲资源,提供探究的视角或依据。你可能会发现,除了部分对文献计量的运用外,本集几乎看不到“工科”色彩,而其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文科思维”。
本集也可以看作一场思辨研究,运用了前科学方法---思辨方法。这里“前”指逻辑在先,科学方法与思辨方法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每一个被学术界广泛调用的方法、模型、术语、结构,最初都是思辨而来。一旦本集提出的“戾气治理模型”被同行采纳、传播、优化,它也就迈向了科学方法的殿堂。你会发现:文科思维具有创造功能。它不只是在文化层面对现实发出批判,更能够在结构层面创造出新的理解方式、方法体系和认知结构。
最后,对于所有批判性思维学习者而言。本集已经引入“建模”作为批判性思维的进阶工具。
从认识论角度看,“模型”是对客观存在的“原型”事物的反映,而概念模型是最基本的科学表征方法,它勾画研究原型最为本质的认识特征。人们建模的目的,就是获得规律性认识,简言之,为预测和决策服务,当然也属于一种情报分析方法。
思考题是:既然我们已经构建了模型,试问:你能预言到什么?你的对策是什么?请注意,请提供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新颖知识和见解。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