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伪知识视频的运作机制
第32集,《原生家庭数学不好?》,我们利用批判性思维完成了第一层次讨论,对原视频中的语言病进行了技术分析。这一集,我们将进一步展开讨论。批判性思维关心语用效果,简言之:为什么人们会特别欢迎这类视频?
注:这类视频指:既无证据也无实证,利用语言游戏,侧重情绪引导的伪知识视频。
实际上,按照理查德保罗的观点,如果沉浸于《数学》这类视频中,会表现出一种低级思维,低级思维的特征是:没有反思、低级思维技能水平,或者思维混杂、行动经常依赖直觉、很大程度上以自我为中心和自我欺骗。
现实中,这种好奇心极易腐蚀、扭曲和退化。如果人类的好奇心无法得到安置:它因兴奋过度而衰竭,它因日常事物而麻木,它因教条灌输而僵化,它浪费于琐碎事物之中。好奇心就会逐渐变质。从“追求真”的好奇心,逐步退化为“追求理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描述的“常人”,最终,堕化到“追逐感官刺激”。人不再活在自我思考中,而是被大众话语塑造、被趋势推着走,当然,也就失去了主体性,或者说,丧失了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