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表 模型编辑:神帝宇 模型版权所属miHoYo
BV1gyBrYBEy5 大随答此僧之问,欲其在已明白的常理上反省其未明之事理。因学佛者,人人都知道佛说法身常住不坏,今闻“法身也坏”之说与佛相违,何能接受?这就逼令其生疑。在他欲进不能,欲罢不得之际,蓦然冷灰爆豆,猛省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大千原与法身共一体,从不相离,大千若坏,法身岂不也坏!但法身是亘古常存永不败坏的,那么,大千也不坏了,使此僧从反面证得真理。一言之下使人悟得法华真谛,大随真是狮子儿,接人之手段微妙如此,真令人景仰赞叹之至。 古德颂法华世间相常住云: “世间相常住,黄莺啼绿树;真个可怜生,动着便飞去!” 我们的法身就是这么瑰丽潇洒,是无物不具,无所不知的。但这无尽的艳丽的风光是无法将它描绘出来的。正如禅师家所说“好个风流画不成!”今这位大禅德仅淡淡地用了“黄莺啼绿树”就将这一派无尽风流的美丽春光全盘勾勒出来,真不愧是画龙点睛之笔。 我们用功修法识得这无限美好风光,初见本性后务须善于保任。时时处处观照,外不为事境所牵,内不被见闻觉知所染,时时空净无住。万万不可轻狂,以为到家了事。须知初见本性只如初生婴儿,不能自立起用,须在境上磨练,勤除旧习,保养圣胎,迨其成长方能起用。否则,狂妄放纵,即将夭折于襁褓中。所以此颂于“黄莺啼绿树”后接下来就说:“真个可怜生,动着便飞去。”你不妥善保护,狂妄乱动,虽然已初见本性也将落个悟后迷。 有人问,学佛者于修法外是否还须习气功以补助之?我曾赋一颂。其中也曾谈到悟后保任的问题,今录之如下: 心地法门诞生王,岂假气功助锋芒! 心外取法求有得,徒自辛劳落空亡。 根尘脱处自性现,绵密保任莫轻忘; 立定脚跟毋偏颇,一无所求道真常。 大随禅师答此僧问是令其反躬自穷而悟物我不二之理,大师若不彻悟性相一体焉能顺其语脉下搭,轻令此僧言下知归。故投子装香作礼而称其为古佛再世也。 禅师家如功夫未到物我不二之地,出言吐语难免不闹笑话。 兹举一例: 昔禅者冯济川见明月庵壁间画一髑髅,乃于旁题一颂云: “尸在这里,其人何在?乃知一灵,不居皮袋。” 观其颂彼只悟常理色身不是真我,性灵乃真我。性灵是常住不灭,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去,不为肉体所拘的。所以说:“乃知一灵,不居皮袋。”尚未悟物我不二,性相一体之秘。大慧杲禅师来庵,见之不肯,另作一颂云: “即此形骸,即是其人;一灵皮袋,皮袋一灵。” 真悟道人,深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自他之分,物我之隔。故宗下常言“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即此意也。 同样一个案例,在悟道人指授下,风光即迥不相同。昔裴休相国随侍黄檗禅师次,见壁间达摩大师像问禅师曰:“像在这里,人今何在?”师召裴休曰:“裴休。”休应诺。师曰:“不在别处。”休当下有省。在明眼大师指授下悟来多少庆快!此参禅所以贵有明师指授也。 从此可知悟道就是悟物我不二。如果尚存向外驰求之意,希望有得之心,常在揣摩法身如何才是,拟度报身、化身如何获得,那就还在弄影,未曾真悟本来,不名道人。不见临济祖师道:你一念清净心光是你屋里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是你屋里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是你屋里化身佛。在教家论此三身为极则,在山僧见处则不然,此三种身是名言,亦是三种依明,都是光影。大德,你且认取弄影的“人”是诸佛之本源。识得此人,一切处是你归舍处。可见三身人人本具,清净无染就是法身;光明朗照就是报身;事物变现无著就是化身。不须拟摸求取,只于识得本有后,息妄除习,念念不忘此真人便是佛祖。 憨山大师云:“般若所以收功之速者,以人人本具此心光也。”圭峰大师云:“真理可以顿达,惟多生积习难以卒除,长须觉察,损之又损,方能圆证。”可见悟道不难,难在悟后不忘保任耳。今人聪明有余,老实不足。尝见已悟本有之人,以习气重故,往往为境所夺,随妄念流浪而不知止,以致功夫不能上进,落得个半青半黄或者悟后迷的下场,诚可哀也。其未悟者固无论矣,已悟之人不知念念归真,严密保护,任其流浪沉沦,不亦冤乎?! 吾人苟能于悟后念念不忘照顾此无位真人,如《弥陀经》所说专心致志念佛一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念念相续不忘地保护本真,则智慧日生。何况一年二年,必然打成一片。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不畏艰难,不怕路遥,端正观念,精进修习,识得此离念的灵知便是我人的本来面目,然后严加保护,在事境上不懈地锻炼,勤除妄习,则会万物归自己,亲证物我不二的圆满圣果,绝非难事。谚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然不论什么难事,只要肯攀登的有心人皆能成办,那么,彼丈夫,我亦丈夫;彼能成,我亦能成,何畏患之有哉?请与诸仁共勉。-禅海微澜 物我不二 元音老人
除了国子生以及府州县学的学生之外,明代那些相对小众的考生~碍于视频时长,其实还有好些小众考生没有在视频里展示出来,比如岁贡生、办事官……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郭培贵教授的《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个人感觉是了解明代科举制度的一本很好看的书 关于会试下第举人是否依照惯例入国子监读书这个问题,明代不同时期政策倾向也不同,土木之变后为了节省京师粮储,明廷将大部分监生放回依亲读书,但要求他们按规定及时回监“复班”。后来也是各种三令五申要求他们复班,但是从现存《乡试录》《登科录》来看,仍有部分举人落第后直接回籍 关于翰林院秀才,《中国制度通史明代卷》作者认为李东阳也是翰林院秀才出身(凡属此类的幼童,一般被称作“翰林院秀才”,并成为科举考生的来源之一。目前所见明代以此类身份中科举者,有京卫籍茶陵人李东阳,天顺六年中顺天乡试,天顺八年18岁成进士,官至内阁首辅见书第1章第4节第9条翰林院秀才)。 鉴于李的《会试录》《登科录》皆登记为“顺天府学生”。我采用的是黄槐在《双槐岁钞》里的观点“予按,敏政、一清及钟,皆由翰林院秀才登进士,而钟授中书舍人,夭死,时年十八。惟东阳虽受上知,然为顺天府学军生登第,未尝读书翰林也。今为学士,与敏政、一清俱将大拜矣,玘其可量邪?(见《双槐岁钞卷十》)” 主要参考书目: 郭培贵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吴恩荣 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20 陈长文 明代宗科进士辑考 其他引用见视频备注 P.S.视频不是科普,只是分享我看过的明代史料,如果有疏忽错漏的地方,欢迎大家补充&指正,谢谢~~
-
立绘:@吟酒
僵毁地图MOD新手交流群:2154040006 blender插件网站:https://blenderco.cn/
【北大演讲】刘震云2017年在北大毕业典礼演讲:我们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0ZUhBvIx4 干脆把这个直接也烤出来好了。一如往常,不是专业选手,有错漏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批评指正,以免视频传播错误信息 视频中提到的一些参考资料 Price, M.D. 2021. Evolution of a Taboo: Pigs and People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Schwemer, D. 2007. Witchcraft and War: The Ritual Fragment Ki 1904-10-9, 18 (BM 98989), in Iraq, 2007, Vol. 69 (2007), pp. 29-42 金寿福 2016. 古埃及《亡灵书》
高三毕业开始准备考研?
每天一篇考研阅读之2013text2(英语一)
体佛法师:怎样才是“正念”?
2025.7.19日报第一集(美债风险与接盘措施)共二集
莫迪的理想
知识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