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及般若学科普第八集:原始佛教“十二因缘”法则-“无明内耗”如何带来无尽焦虑迷茫和内耗
十二因缘各支分论:
1.无明:释义为不明生命实相的愚痴状态, 以收藏家不知收藏意义为例, 是其轮回的根本起因。
2.行:基于无明而生起的深层业力倾向, 是驱动身心造作的力量, 为未来果报埋下种子。
3.识:此世生命尽头, 业力牵引的心识活动, 成为连接两世生命、投向新载体的中介。
4.名色:心识入胎后, 形成的新生命精神与肉体雏形。
5.六入:胎儿感官功能发育完备, 具备感知外界的基础。
6.触:出生后, 根, 尘, 识三者和合产生的初次认知体验。
7.受:接触外境后, 产生的苦, 乐, 不苦不乐等感受。
8.爱:因乐受而生起的贪爱, 渴求与占有欲。
9.取:在爱欲驱动下, 付诸实际的执取与追求行动。
10.有:因取的行为, 造就了未来世存在的业力格局。
11.生:指决定来世命运的业力生起, 而非简单的出生。
12.老死:必然伴随的衰老与消亡, 完成一个循环。
生命流转是依因托缘, 相互关联的链条, 而非偶然。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