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之时,用“玩耍”寻找方向……
玩耍是最好的治愈之道。“玩”的能力本质上是主体与内在欲望、外部现实建立创造性联结的心理状态。
当这种能力丧失时,常伴随防御机制的僵化、过渡空间的塌陷或早期创伤的再现。
你可以尝试在这期视频中思考:
1. 自己是否有情绪玩耍的能力?
能否耐受在安全边界内体验“可控的失控”? 这可能是我们重建身体自主权所必须的。
玩,最好玩的,其实就是游戏中的“不确定感”。
2. 你是否在经历着“过渡空间塌陷”?
当个体过度依赖“假自体”(False Self)迎合外界要求,或因早期母婴互动失败丧失安全感时,过渡空间萎缩,想象力与即兴能力被抑制。
3. 拉康欲望理论:“玩”是欲望能指的滑动而非固着。重启需切断“社会符号”对欲望的绑架(如“必须成功”),回归欲望本身的流动性(如“我想尝试陶艺只因泥土触感有趣”)。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