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n\t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汝弗能救【3】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4】泰山,不如林放乎!”\n【注释】\n\t【1】旅:原义是指众多人一起出行,浩浩荡荡出行。后来主要指祭祀。再后来演变为一种特权,君王打着祭祀的名义出行。再后来就演变成了游玩了。\n\t【2】冉有:冉求。孔子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据说,小孔子30岁,曾担任季康子的家臣。\n\t【3】救:最早指有争斗时,人与兽争斗,或人与人争斗时,去帮忙援助,使人脱离灾难或危险。后来演变为阻止。\n\t【4】谓:来源于喂,古人使
闽韵讲坛第一期直播全程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wcCesEik/?share_source=copy_web\u0026vd_source=5006e22e2ddfed4677a2ecd1e16225e9\n闽江学院图书馆x厦大出版社闽韵讲坛\n活动主题:无器不髹——亚洲漆文化圈\n主讲人:金晖教授\n活动日期:2024年12月24日\n活动地点:闽江学院图书馆新馆会议楼第二报告厅
石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弘扬佛教文化,启迪悲智人生。
道教之心性修炼,即是一种高尚道德的培育与特殊的心理训练;也就是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提升、品德的完善和身心健康的培养过程。
本教和藏传佛教有什么区别?四个字就清楚地诠释了
石老师历史课(7)宗教改革(一)
晚清亲王盘金绣四团云龙纹补服
古代“中国”观念的历史启示
《云上艺术厅》第二十六期《海上奇峰》——湖帆墨韵(一)
文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