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 珐琅彩“山水人物”四方琮瓶、规格:高26.5厘米、口径7厘米、腹长宽11厘米、底径7厘米、重1698g、简介:此器胎质洁白,质地细腻,釉水莹润,珐琅彩料均匀,画工精妙,开窗绘山水人物,绘画人物传神,纹饰流畅,陈列精品。全品相!
X
BGM:《どうしてこんなに悲しいんだろう》【演唱者:吉田拓郎】\n 《どうしてこんなに悲しいんだろう》【吉他演奏者:PEKOAPRI】\n \n(1)嗓子一直没恢复,现在才明白以前嗓子健康的好。原来流畅地说出想说的话,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n(2)原本这个视频的分享部分,我想说的还蛮深刻的,但最终没能实现。也许这样淡淡的感觉更适合这部分内容的整体能量。希望以后的我也能很喜欢、很喜欢这个视频。\n(3)一周前我就大概想好了这个视频的结构,最后做出了想要的样子,还是很不错的。\n(4)提前祝大家新年
此钟铸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铸造精细、严谨,尽显皇家气派。为一套十六枚编钟之一,铸铜鎏金,以失蜡法铸就,钟钮为五爪双龙交泰。钟口部平齐,又称“镈钟”。\n\n此件编钟品相上佳,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编钟是清宫规制最高的礼乐——中和韶乐的重器,是天帝尊神和帝后至尊身份的象征。\n\n满清入关,为谋求其统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更是格外重视宫廷礼乐,尤其是用于坛庙祭祀和殿陛典礼的中和韶乐。在承袭明代宫廷礼乐及乐器的基础上,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位帝
不敢给妈妈看的诗
水晶古称水碧、水精,有说法称古人认为口含水晶可以止渴,所以先辈以水晶制杯可能并非纯粹出于实用,除了受财富占有欲支配外,或许还有某种信仰寄托。\n\n其酷似现代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1990年杭州半山石塘战国1号墓出土,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n\n战国时期,水晶因其质地纯净透明而受到人们喜爱,常被雕琢成佩饰。战国1号墓出土的水品杯从造型上看,便于手握,握感舒适,使用方便,可用以盛水或酒。水晶杯出士的战
5月31日(袁安碑1)
北宋 石恪 二祖调心图---丰干 慧可
诗画长安 古诗词里的中式美学
张登堂作品集之《大漠金秋》
它们好像中了木遁,废墟摄影,toshibo
艺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