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播撒丰收希望 同绘“禾合”之美——中国助力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

鼎佳网

2025-09-0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播撒丰收希望 同绘“禾合”之美——中国助力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陈静 杨恺 陈畅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田,中国滴灌技术让棉农贝克马托夫喜获丰收;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油菜田,高产优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成为农户们增收的希望;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曾经荒废的水田如今翻滚着金色稻浪……

这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共绘“禾合”之美的几个场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同其它国家通过富有成效的农业合作提升了区域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显著增长,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注入稳定而强劲的动力。

从棉花到油料,中国农企助力技术赋能

“滴灌技术让棉花‘精准喝水’,长得壮实!”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棉花种植户贝克马托夫由衷感叹。2020年,他成为首批引入中国膜下滴灌技术的本地棉农之一。两年后,他种植的棉花单产已经比当地其他农户高出三至五成。第三年,他成功实现单产翻倍。

乌兹别克斯坦是产棉大国。因棉花种植大多采用漫灌方式,耗水量较大,单产也难以提升。

如何让该国旱区的棉田既“解渴”又高产?中国新疆棉农张育新率领的团队依托膜下滴灌技术,指导乌兹别克斯坦棉农对水、肥料和农药进行精细化管理,并针对中亚普遍的碱性土壤优化施肥方案,显著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今年,该团队仅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一地就为约5000亩的棉田铺设了滴灌设施。

巴基斯坦90%食用油依赖进口,年耗资约40亿美元,其中94%为棕榈油。2022年,由中巴企业共同试验、筛选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进入商业化推广,丰富了该国市场食用油来源,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新收益。

据项目实施方武汉庆发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波介绍,这一油菜新品种榨出的食用油芥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符合现代健康饮食需求。同时,副产品菜粕硫苷含量低,能更好地加工为饲料,提升了综合效益。该新品种较本地的芥菜型油菜品种增产约7%至8%,收购价高且种植简便,受到当地农户的欢迎,迄今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150万亩左右。

巴方合作企业总经理巴希尔表示,与中企的合作关系保障该公司高品质菜籽稳定供应。这不仅大幅降低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终端产品的附加值。企业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并与中方携手培育本土品牌,共同推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从产区到市场,跨国合作建强产业链

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农场主尼古拉对7年前那些荒废的水稻田记忆犹新:“我们有好地、有好水,但缺人、缺设备,更缺技术!”

同一年,中国农企佳沃北大荒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佳北农业)在当地引进水稻旱直播技术开展规模化种植,持续扩大生产面积。2023年,佳北农业与国内合作伙伴共同在俄罗斯注册中国水稻良种,并建成俄远东地区技术先进的大米加工厂。而今,在这家企业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连片的水稻、大豆、玉米田。

沉睡的“米仓”被“唤醒”,尼古拉的故事也开始了新篇章。作为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他不仅恢复了自家农场的生产,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水稻种植。“从前是不知道怎么做,现在有了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支持,产量、收入都提高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国企业及当地物流企业、港口的多方协作,一条从产区至消费市场,涵盖专业物流、铁路运输及仓储网络的供应链体系逐步形成。这一模式也被推广应用于大豆和玉米等作物,逐步形成“种子繁育—种植—仓储—加工—港口装运—国际贸易”的垂直产业链。

持续深耕的效果逐渐显现——该公司生产的大米连续获得莫斯科国际食品展金奖和俄罗斯农业部银奖,目前种植的水稻约占俄滨海边疆区的四分之一。

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地广人稀、土壤肥沃,长期以来相对粗放的耕作方式限制了产量稳定性提高。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该地区创新推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签订合同引导农户科学规划作物、实施多元化种植,化解了当地农场主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和粮食销售困境。

园区将中国的稳定市场需求与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农业资源对接,建设了包括油脂加工、面粉生产、饲料制备等多个生产单元,并配备粮库和专用铁路线,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在园区内加工转化为各类粮油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即可运往中国等市场。

当地农场主格里戈里表示,与中企合作后,过去最让他焦虑的资金压力和销售出路难题不复存在。“现在种出来的产品可以直接送入粮库,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我们都不用再发愁。”

授人以渔,培训示范基地播撒希望

近日,巴基斯坦粮食安全部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为“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第二批近300名学员举行欢送仪式。他们将前往被誉为中国“农科城”的陕西杨凌进行为期数月的技术培训。

在中方倡议下设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坐落在杨凌。它承担着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地区间农业协同发展的使命。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说,短短数年间,杨凌基地发展成为“上合组织框架内最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之一”。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表示,首批赴华培训学员已学成归国,他们将运用来自中国的技术与经验,投身本国农业建设。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期待中国先进技术助力巴基斯坦完成农业转型升级。

作为第二批学员之一,农业机械化工程师穆塔萨迪克·阿里说:“中国先进技术可实现对农作物的定向精准培育。我希望中国技术能够引入巴基斯坦,增加巴农产品产量,实现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基地累计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超过2000名。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成10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后派出70多批次专家团队,农业技术辐射面积累计约合3000万亩。

在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果农沙卡尔别科夫的一番话印证了合作成效:“园区的建立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我很高兴能和中国同事一起合作,可以学到新知识、新技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务实高效的合作,让上合组织国家的农田更高产、农民更富足,也为丰富各国消费者餐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在上合组织广袤的田野上,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开花结果,与各方同绘“禾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