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向规模化、竞技化迈进的关键阶段,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北京国家速滑馆正式开赛。这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国际级体育赛事,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近280家队伍的500多个人形机器人,在田径、表演、工业、医疗等多场景展开竞技,更成为5G-A等前沿通信技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场,为行业技术落地与商业化推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AI产业正经历快速迭代,多模态交互、跨设备协同等方式重塑用户体验,物联连接数呈指数级增长,AI技术逐步融入核心生产环节并重构生产流程。作为AI产业重要分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环境交互、实时决策、精准定位、多机协同等核心能力上,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明确且高度定制化的要求,而5G-A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恰好为这些需求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次赛事中,北京联通完成了赛场内外的5G-A网络全覆盖,以技术实力展现了通信网络对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在场馆外,借助5G-A高中频1:1立体组网技术,赛场上下行体验峰值速率分别达到4Gb/s和11.2Gb/s;场馆内则通过LampSite 300MHz超大带宽,将网络峰值提升至2.4Gb/s,实现了大上行、高可靠、广连接的多维网络能力输出,为机器人的稳定运行与数据传输筑牢根基。
“从‘为人而建’到‘人+具身智能共生’,通信网络正在经历结构性升级。”北京联通副总经理秦洋表示,针对本次赛事推出的5G-A场馆加速功能,既为观众保留专属网络通道以应对万人观赛的极端流量冲击,又为机器人预留可弹性扩容的‘第二通道’,有效满足了低时延控制与远程连接等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需求,展现了5G-A网络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作为赛事全球独家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凭借5G-A、AI、全光网络等核心技术优势,携手生态伙伴打造出“毫秒级响应、零故障运行”的智能赛事环境。此次实践不仅印证了5G-A技术在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上的可行性,更为机器人产业加速走向全面商业化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也为通信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