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快手可灵AI举办“生成式AI应用元年”生态论坛,披露平台已拥有超4500万创作者,累计生成2亿多个视频和4亿多张图片,服务全球超2万家企业客户。作为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的代表,可灵AI通过30余次迭代升级,构建起覆盖个人创作与产业应用的全场景AI生产力引擎。
技术迭代筑根基,灵动画布开启协作新范式
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负责人盖坤在致辞中称,2025年是生成式AI深度应用的关键元年。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可灵AI已实现技术拐点突破,其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视频创作新基建”,通过重塑生产关系释放创意生产力。他强调,未来技术将聚焦生成效果与可控性突破,为产业应用开辟更多可能。
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分享了平台发展成果:一年多来完成30余次快速迭代,已构建一站式AI生产力引擎。针对专业化创作需求,论坛发布全新创意工作台“灵动画布”,集无限可视化空间、AI创作辅助与多人实时协作为一体,可将零散想法转化为文本、图像或视频节点并高效串联,7月27日已正式开启邀测。
同期推出的“多图参考”功能实现显著升级,在角色一致性、动态质量、画风保持等方面全面提升。可灵AI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称,技术迭代始终围绕“基础模型提升”与“用户共创优化”双主线,通过用户反馈持续解决时长、连贯性等核心问题,形成“技术+用户”双轮驱动模式。
创作者生态繁茂,AI重构内容生产逻辑
可灵AI目前已汇聚全球超4500万创作者,其生成能力已渗透至影视、艺术等多个领域。知名导演薛晓路以短片《喵心归处》为例,肯定可灵AI在动物生成、场景还原及复杂动作呈现上的突破,认为AI已实现影视制作全流程革新,从剧本到分镜、生成、剪辑均可快速完成,大幅降低时间与成本风险。
可灵AI超级创作者汗青认为,AI内容的“工业水平”是情感共鸣的关键。2024年可灵AI凭借画质、表演及镜头处理的顶级表现,让AI叙事具备深度沟通能力。他强调,随着创作成本降低,审美力将成为核心壁垒,而可灵在版本迭代中注重东方美学演绎,已成为能探索新内容格式的“工作搭档”。
当代艺术家、MUDigital创始人吴亦深称,以可灵为代表的国产工具,推动中国艺术家实现技术自主,催生人机协作新模式。AI并非替代创作者,而是激发想象力的共生体,为艺术产业带来新表达形式,未来将吸引更多专业创作者与收藏者参与生态建设。
服务超2万家企业,产业落地成标杆
截至目前,可灵AI服务的全球企业客户超2万家,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行业,成为大模型产业落地的标杆。万鹏飞介绍,可灵1.0版本验证了视频生成技术从概念到落地的可行性,2.0版本则明确新一代模型技术范式,带动行业跟进。未来将探索数字人交互、游戏内容生成等新场景。
全球知名创意素材平台Freepik的CEOJoaquínCuencaAbela透露,其平台接入的10余个视频生成大模型中,可灵AI的使用量超过其他模型总和,核心优势在于生成速度快、提示词遵循度高、镜头运动出色,已有效服务奢侈品、广告营销等领域用户。
合作企业的反馈印证了可灵AI的商业价值。全球生成式AI模型平台FAL的CTO GorkemYurtseven称,通过与可灵合作,已服务欧美地区电子商务、广告营销等多场景用户,涵盖知名企业与AI初创公司;蓝色光标CEO潘飞指出,可灵AI已进入解决商业价值问题的阶段,能生产品牌客户所需的高质量、影视级内容;设计领域Agent应用公司Lovart的CTO陈志博称,可灵AI在其整合的模型中消耗居首,用户选择率与反馈均表现突出;华策影视北京事业群新剧总经理赵劼介绍,华策自研的“有风”“国色”模型已与可灵展开交流,2025年下半年重点短剧项目将全流程应用AI视频生成技术。
可灵AI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创作者生态培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印证了生成式AI从技术爆发到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其累计生成的2亿个视频与4亿张图片,不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创意被点燃的无数瞬间。随着灵动画布等新功能的落地,以及全球企业合作的深化,可灵AI正推动生成式AI真正进入“应用元年”,为内容产业带来从效率提升到模式创新的全维度变革。未来,在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的双重驱动下,生成式AI将在更多领域释放价值,重塑创意生产的未来图景。(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