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瓶颈在组织文化。”9月11日上午,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作出上述表述。在这场题为《把握新时代机遇: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企业公民”》的演讲中,倪以理提出三大判断——把握AI技术红利需组织变革、全球贸易走廊重构加速、中国企业出海进入3.0全新阶段。
过去30年,麦肯锡在华战略咨询的关键心得是,选对“战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据2015-2019年间麦肯锡企业业绩分析工具,行业内企业平均经济利润最高的三个领域是生物科技、技术硬件与汽车,这些正是AI技术得以发挥显著价值的行业。然而,过去十年间,每12家企业中仅有一家能从中游跃升至领先地位,业绩排在前五分位的企业中也仅有约半数能维持领先地位。对此,倪以理直言,“如果这个行业不是最赚钱的行业,行业领先者只会事倍功半”。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投资关注度和创新投入均强劲增长。据Crunchbase News,2025年第二季度AI公司共获得约900亿美元风投。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另据Yahoo财经,2025年Meta、亚马逊、Alphabet及微软计划投资325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较2024年增长46%。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其催化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瓶颈不在于技术或应用场景,而在于组织与文化。倪以理指出,成功的AI转型必须由CEO主导、业务驱动而非IT部门推动;需要聚焦利润而非应用场景;必须对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构,而非简单优化;需打破组织壁垒和惯性,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变革管理”。
出海是近两年中企最热关键词之一。倪以理将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依赖低成本制造与出口规模;2.0时代以海外并购驱动能力补全;3.0时代则强调以全球企业公民身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从纯出口交易变为树立全球观念,从出口终端产品转向输出IP、专长与能力,采用合资、少数股权投资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并建设国际化管理团队等。他表示,“如果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中国企业将多一个出路,也多一个增长空间。”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是在上海举办的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重塑创新增长”,共设1场开幕主论坛、40多场开放见解论坛、2 场全球主题日系列论坛、18场创新者舞台、10000平米科技展览、5000平科技集市、3场AI科创系列赛事和1场科技人才招聘会,并首次设立创投Meetup,为参会者提供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