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从“丑萌潮玩”逆袭成“全球顶流”,正品LABUBU被炒上天价并且“一盒难求”。但与此同时,盗版LABUBU却以超低价格热销,甚至衍生出“LAFUFU”“LAGOGO”等山寨IP。
近日,随着LAFUFU“战果扩大”,泡泡玛特开启主动防御模式。天眼查显示,除已申请注册80余枚“LABUBU”“拉布布”相关商标,近日,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又申请注册“LAFUFU”商标,目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消费者正在选购LABUBU系列商品。宋逗 摄
开模成本不足万元
北京某高校宿舍内,大学生林悦拆开快递包裹的瞬间,潮玩收藏者的开箱仪式感轰然崩塌。“69元买的LABUBU隐藏款,眼睛歪斜、满身线头,关节根本转不动!”她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维权帖下,数十条评论直指同一结论:仿品。
LABUBU假货已蔓延至直播、电商、二手平台。《法人》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LABUBU”,各种低价“同款”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商家直接打出“顶级复刻,品质一流”;还有的把LABUBU改个字母,摇身一变成了“LAFUFU”“LAGOGO”。离谱的是,这些山寨产品十分走俏,有的店铺月销上万件。
在一家月销量超3万件的潮玩特卖店,其展示的隐藏款LABUBU手办,包装盒、防伪码一应俱全。当记者询问商品是否为正品时,客服称“支持专柜验货,假一赔十”,但对于正版授权证明,客服表示无法提供。
在某二手电商平台上,“全新未拆封”的LABUBU盲盒,以低于官方售价一半的价格出售,不过卖家直言:“尾单货,无授权,品质和正版一样。”此外,多家头部短视频平台上,部分直播间以“限时特价”“工厂尾单”为噱头,将盗版产品包装成“性价比之选”。
盗版LABUBU为何猖獗?在北京经营12年手办实体店的董一冰向记者透露:“搪胶毛绒玩具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开模成本不足万元,市面上盗版数量比正版还多。”他表示,仿品以低质原料压缩成本,毛利率能做到90%以上。
假货泛滥成灾,消费者无奈只能将官方验证渠道视为“救命稻草”。然而,在网友“白鬼”发布的测试视频里,一只外观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且没有水洗标的盗版LABUBU,竟在泡泡玛特官方验证小程序上通过了验证。
对此,董一冰对记者表示,二手平台上不少商家正批量回收正品LABUBU包装材料。“这和茅台空瓶回收是一个逻辑,包装盒本身成了硬通货。”
面对假货围城的困局,平台监管似乎陷入“死循环”。成都消费者李阳的遭遇极具代表性:他在二手平台花599元购入的LABUBU经典款手办疑似仿品,但因超过7天无理由退货期,申请退货时被平台以“无法提供鉴定结果”为由终止处理。
这种举证难的维权困境,正将消费者推向不利境地。
正品难求假货横行
LABUBU凭借搞怪的形象、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以及社交属性,迅速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推动潮玩从小众收藏领域,迈向大众消费市场。然而,正品供需失衡的问题却成为痛点。
前不久,北京消费者胡女士为抢购LABUBU前方高能3.0系列盲盒,与丈夫和女儿一同开启“全家总动员”模式。胡女士对记者说:“家里三部手机同时投入使用,可还是抢购失败。”她表示,“发售当晚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10万,当主播喊出‘链接上架’后,我连弹窗提示都没看到。”LABUBU前方高能3.0系列盲盒,延续了“限量+抢购”的营销策略,发售当日官网与直播间同步开启抢购活动,但消费者普遍反馈体验感欠佳。部分消费者质疑,品牌方未在技术保障上做好充分预案。“系统出现卡顿、弹窗提示延迟。”胡女士直言。更有潮玩爱好者质疑抢购机制可能存在漏洞,称发售前二手交易平台已经出现“代拍服务”,标价在50元至200元不等且承诺“必中热门款”。
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让一些不法商家看到“一盒难求”背后的商机,迅速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手平台上出现许多“现货”链接,价格普遍低于官方正版售价。
对于这一现象,可选消费品行业分析师陶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正品难抢、假货泛滥的畸形生态,让潮玩市场陷入“越火越乱”的怪圈。她表示,潮玩市场的亚文化基因,使其在大众化进程中暴露出产业链的深层脆弱性。当盗版以低价倾销冲击市场,而正品却因产能瓶颈陷入“供血不足”的窘境,供需失衡的裂痕正在被假货生产者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泡泡玛特采用了“多地代工+中心质检”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在潮玩行业较为普遍,虽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但在产业密集、信息流高度开放的环境下,也潜藏着诸多风险。董一冰告诉记者:“在潮玩行业,部分代工厂的保密措施存在漏洞,技术参数、设计图纸甚至开模数据在产业链中的流转透明度,远超品牌方的预期。”
轻资产运营模式在效率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问题,正成为潮玩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大难点。陶桃认为,假货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品牌方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疏漏,对代工厂、销售渠道的监管不够严格。
不对称的打假之战
当正品LABUBU“一盒难求”时,电商平台上的“祖国版”却能随时发货。泡泡玛特注册“LAFUFU”进行主动防御性注册,不仅可以保护核心品牌,还把可能与品牌近似的标识等一并注册,构建起全方位的商标防护网。相比侵权发生后的维权费用和品牌损失,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之选。
面对假货冲击,泡泡玛特近年来积极打假。天眼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年均打假案件超过百起。比如,泡泡玛特近期联合亚马逊全球打假团队,在广东东莞成功查获700件假冒LABUBU钥匙扣。而此前,上海浦东、北京朝阳、广东东莞等多地警方也破获多起泡泡玛特被侵权案,涉案金额均超百万元。
然而,这场看似胜利的打假行动背后,是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巨大消耗。有业内人士坦言:“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斗,企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打掉1个制假窝点,市场上却又会冒出10个新的售假卖家。”
事实上,相较于假货对销量的直接冲击,更令泡泡玛特忧虑的是假货所引发的消费者心态异化现象。
电商平台上“祖国版”LABUBU的月销量轻松突破了10万件,评论区里满是“性价比高”“平价替代首选”等夸赞之语。这种显著割裂的消费心态正在蔓延。“当LABUBU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时,不被资本过度收割才是明智的选择。”“95后”玩家王雨的观点代表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她曾为抢购限量款LABUBU熬夜排队,但在多次落空后,她转身投奔高仿产品,“正品被炒到800元一个,假货只需69元还包邮。反正都是用来发个朋友圈,没人细究真假”。
在陶桃看来,这种“体验优先,不管真假”的消费逻辑,正在解构潮玩行业的核心价值。“当消费者购买潮玩仅仅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而非出于真正的热爱和收藏目的时,潮玩经济便失去了情感联结的灵魂,沦为了一次性的社交道具。”
“知识产权保护堪称潮玩企业的生命线。”陶桃着重强调,潮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IP上,而IP的价值核心在于其独特性与稀缺性。一旦假货泛滥成灾,IP的价值必然会被大幅稀释,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崩塌。
泡泡玛特在打假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折射出潮玩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两难抉择。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保护效果难以精准量化;另一方面,倘若放任假货肆意泛滥,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将遭受严重损害。
“Z世代的热爱,不该成为不法商家的提款机”。在董一冰看来,面对擅长打游击战的假货产业链,泡泡玛特需要调整打假策略。不过他坦言,潮玩打假并非企业单方面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政府、平台、消费者和企业多方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作者|《法人》全媒体记者 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