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社会热点

杭州一女子差点截趾!路边这种店,很多人都爱去……

时间:2025-08-06 浏览: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让不少人对灰指甲格外紧张。指甲发黄、增厚、变脆,是不是就一定是灰指甲?

杭州的陆阿姨(化名)最近就因为这个问题,差点付出惨痛代价。

脚趾甲异常

自行对号入座“灰指甲”

家住杭州拱墅区的陆阿姨今年58岁,平时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个人卫生更是没得挑。可最近一个多月,她发现自己的脚趾甲越来越不对劲——大脚趾的趾甲不仅变厚了,颜色也有点发黄,看起来总觉得脏乎乎的。

“网上说指甲变厚发黄就是灰指甲,传染性可强了!”陆阿姨越看越心慌,赶紧在网上搜了一堆资料,对比着自己的症状,越看越觉得“八九不离十”。一想到“一个传染俩”,她连拖鞋都不敢和家人共用,生怕把这“麻烦病”传给老伴和孙子。

轻信路边小店“包治好”

用上奇特封包装置

急着治病的陆阿姨没敢耽误,在家附近找了家挂着“专业治灰指甲”招牌的路边小店。店主一看她的脚趾甲,拍着胸脯打包票,说她这是真菌感染,典型的灰指甲,保证给她治好!

听到“包治好”三个字,陆阿姨像吃了定心丸。店主先是用工具给她修刮了趾甲,说是要把“坏甲”处理掉,接着拿出一个像小气球似的东西,说是“封包浸泡装置”,能把药水牢牢锁在趾甲上,效果加倍。装置底部有个塑料箍,紧紧套在她的趾根处固定。

“当时有点紧,但店主说这样才能药效到位。”陆阿姨想着能快点好,也就没太在意。可回家后没多久,脚趾就开始隐隐作痛,接着就是越来越明显的肿胀感。“我想着可能是药水在起作用,忍忍就过去了。”她咬着牙忍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陆阿姨差点没吓晕过去——被套上装置的脚趾肿得像个圆滚滚的泡芙,皮肤又红又亮,连鞋子都穿不进去,稍微走一下就钻心地疼。这下她再也不敢硬扛,赶紧让老伴搀着,一瘸一拐地冲进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险遭截趾

一查竟不是灰指甲

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钟剑波看到陆阿姨的脚趾时,也吃了一惊,她的两个大脚趾肿胀得像个泡芙,颜色红里发黑,血运看起来很不好。

追问之下,陆阿姨才说出了路边小店的“治疗”经过。钟剑波一听就明白了:“那个塑料箍就是罪魁祸首!脚趾被药水浸泡后本来就会肿胀,这个箍反而像个紧箍咒,越肿勒得越紧,导致脚趾远端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再拖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脚趾缺血性坏死,到时候就得截趾了!”

网上类似的指甲泡药神器

更让陆阿姨意外的是,经过详细检查,钟剑波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灰指甲!原来,陆阿姨的脚型有点异常,脚趾骨外翻,导致脚趾头互相挤压,长期下来才造成了甲板增厚。

“就像两个人挤在一个小角落里,时间久了肯定会变形,指甲也是一个道理。”钟剑波打了个比方。陆阿姨得知结果后又悔又怕,说以后再也不敢轻信街边小店了。

医生提醒—— 封包装置风险大 指甲异常别乱治

钟剑波表示,陆阿姨的情况并非个例。就在上个月,他还接诊过一个小伙子,比陆阿姨的问题还要严重,因为嫌去医院麻烦,自己在网上买了所谓的“灰指甲特效封包套装”,结果用了三天,整个脚趾发黑坏死,差点保不住。

“那种封包装置的原理就是靠药物腐蚀指甲,再加上箍得紧,很容易引发缺血,风险特别大。”钟剑波说。

钟剑波介绍,指甲增厚、发黄不一定是灰指甲,可能是外伤、挤压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必须通过真菌检查才能确诊。确诊灰指甲后,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要轻信“包治好”“特效疗法”等夸大宣传。同时,切勿自行使用封包、腐蚀性药物等偏方,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平时还要注意脚部卫生,穿透气的鞋袜,避免脚趾长期受压或潮湿,以此降低指甲病变的风险。

小小的指甲问题,处理不好可能酿成大麻烦。遇到指甲异常,别慌也别乱治,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来源:FM93记者 王桔/ 通讯员 李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