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社会热点

快调整!这些走路姿势是身体在预警

时间:2025-09-16 浏览:

走路,我们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但你知道吗,你的走路姿势,可能一直都是错的!

警惕这5种异常的走路姿势

身体直立、目视前方、手臂自然摆动、步子稳……

在我们看来,这样的走路动作再普通不过。殊不知,一个人想要完成它,需要身体的神经系统、肌肉与骨骼和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完美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当我们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就没办法正常地走路。

特别是出现以下5种异常的走路姿势时,就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健康出了问题:

1、走路时手臂不摆动

当我们正常行走时,脚步向前迈,在腰部扭动的作用下,就会自然摆动双臂。若走路时手臂无法自然摆动,可能就是身体其他部位出了问题。

2、脚掌先着地

正常人走路一般脚跟先落地,但如果一个人走路时是以脚掌先拍打地面,则可能是脚的正前肌无力,导致不能正常带动脚背走路。

导致这个情况的疾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脑瘫、卒中偏瘫,此类患者会因为肌肉无力而出现足下垂,出现走路时脚掌先落地。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也会导致脚掌先着地,因为压迫到了神经而使脚背行肌无力,出现足下垂。

3、走路步幅小

有些人觉得小碎步走起来婀娜多姿,但走路迈不了大步子也是一种疾病。

身强体壮者走路时可大步流星、脚下生风,而年老体弱者的腿脚就没有那么灵便了。有些疾病也是导致走路步幅小的原因,如骨关节炎或膝盖骨骼退化等老年性退行性病变,这些患者会出现走路步幅小的情况。

4、踮脚走路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马蹄高弓足,比如说脊柱和大脑受到损伤时就会走路踮起脚。并且马蹄高弓足患者在走路时会感觉到疼痛、关节僵硬。

一般来讲,如果你走路爱踮脚,并且有疼痛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越早发现治疗越好。

另外,刚学走路的幼儿也会出现踮脚走路的情况,一般来说是不用过于担心的,但若一直如此,家长就要需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

5、走路画圈

此类人群会把一侧腿向身体外侧做伸直状,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像个圆规画圆似的走路,很有可能是由脑栓塞、卒中导致的。

怎么走更健康?

只需稍微调整走路姿势,就能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不管什么年龄开始都不晚!

1、走路加个“小动作”:给膝盖上“润滑油”

一项今年8月发表的研究发现,调整走路姿势,走路时稍微“拐”一下脚(脚向内或向外偏5—10度),就能有效减轻膝盖疼痛、延缓膝关节损伤,并可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注意: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意见。

2、试试快走:帮助延长寿命一项发表在《运动与健康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一会儿就能延长寿命。对于不爱动的女性每天增加快走10分钟或30分钟,预期寿命可延长0.9年和1.4年;男性效果更明显,分别延长1.4年和2.5年。

3、倒着行走:能够保护大脑

倒走不仅能挑战身体协调性,还能“激活”大脑。2019年《步态和姿势》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倒走可以改善认知功能、本体感觉和空间意识。倒走时,对非视觉信息的高度依赖可以激活大脑中与空间感知和运动规划相关的区域,从而提升认知功能和空间意识。

4、屈步走路:帮助调控血糖

先向前迈出一大步,然后前腿弯曲,呈弓箭步,让大腿与地面平行,坚持一两秒钟,然后再往前走换另一条腿。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星佐刊文介绍,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多做屈步走,这个小动作对调控血糖很有帮助。

5、端臂健走:缓解颈肩不适

走路时双臂在腰前交叉,然后慢慢上抬至下颌,如同脱套头衫一样,而后伸直双臂,到达顶点位置后缓慢下放,并让肩膀充分放松。整套动作可以拉伸背部,舒展肩颈筋骨及缓解肌肉疲劳,对纠正弯腰驼背也有一定效果。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副院长钱菁华刊文指出,进行端臂健走有助于缓解久坐者的颈椎病和肩周炎等带来的疼痛。

6、陡坡行走:锻炼臀腿肌肉

钱菁华表示,常规步行更多为下肢参与的运动,而变换步行环境便可把走路变成全身运动。比如,在坡路环境行走,上坡行走时重心向前,核心和下肢集中用力,可有效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及紧致臀部肌肉。下坡行走时上身自然后仰,配合摆臂有助强化肩臂和胸部肌肉。

需要注意的是,上坡行走时应以疾走为佳,下坡行走则应注重脚踏实地,各关节应自然施力以保证行走安全。

7、走路上楼:预防心血管病

把乘电梯换成爬楼梯,是一种简单又高效的“护心”运动,爬楼梯兼具“有氧+抗阻”双重好处

2023年,在期刊《动脉粥样硬化》上发表的研究发现,与不爬楼梯的人相比,每天爬5次(一次10步)以上楼梯的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约20%。

注意:有关节疾病的人群,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最重要的一点:坚持

日行万步不如日日行。哪怕每天只走二十分钟,只要能持续,身体的气血循环、新陈代谢、身体指标就会悄然改善。

不要总想着“暴走”见效,细水长流才是关键。穿上鞋,出门,明天继续。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丨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科普中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