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果树花香四溢,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如今建安区农村的生动写照。
“村里人人都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现在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在建安区蒋李集镇金营村,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缓缓展开,精心打造的路边小游园,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倍增。
家住鲁湾村的村民卞长勋家门前曾有一条荒沟,2022年,该村在卞长勋家门口修建了水泥路,还安装上了新路灯,铺设了污水管网,路两旁更是种上了樱花树,家门口悄然间变成了村里美丽的一处风景。
除此之外,建安区小召街道段墓社区在短短3年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党员干部带头交出荒片地,干部包组、党员联户,逐家逐户做工作,不到一个月,先后收回荒园荒片12处。荒地收上来后,社区两委利用三天时间募捐资金8万余元,党员群众还先后捐赠石磨、茶几等老物件百余件,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动群众“捐工”,参与公共区域清扫、卫生死角整治6000余人次。
在建安区,人居环境整治的合力进一步凸显,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建安区创建办主任李文中称,通过持续开展清街净土、因村施策分类推进洁美村提升等行动,整治利用“四荒”、发展“边角经济”,深入开展“三捐”、建成城乡环境数字系统,全区乡村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建安区共整治荒坑荒沟2300余处、荒片4000余处、荒宅荒院5500余处,清理沟渠360余公里,村庄道路沿线环境达到“一眼净”。因地制宜推进果树进村,累计栽植绿化苗木和各类果树29万余株,生态效果和生态优势逐步凸显。
如今,“路宽了、城绿了、人乐了”是建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果的直观展现。人居环境的不断优化,不仅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推动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亮,群众宜居指数更是不断提升。(姚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