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换新颜 许昌建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耀飞新闻网

2025-01-07 来源:环球网

乡村小路平整宽敞,将各村组紧密相连;农家小院别致清爽,房前屋后生机勃勃;产业大棚鳞次栉比,各色瓜果飘香……伴着“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榆林乡的岳庄村华丽转身,一个风光宜人、产业兴旺的村庄呈现在面前。

近日,来到岳庄村村民高金家中,干净的大门上面贴着“美丽庭院”光荣牌。打开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精心打理的盆栽、花草。“这两年条件好了,周围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大街小巷都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我也积极响应号召,把自己的家精心翻修一下。”高金笑着说。

近年来,岳庄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岳庄模式”。在生态宜居方面,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美丽庭院”建设、果树进村工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多种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社会治理方面,持续推进“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打造平安乡村;在改善民生方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转移就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好环境”是产业发展“催化剂”。岳庄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宜居”与“和美”共进,清理了脏乱差,也清理了发展的障碍。

漫步在岳庄村,半空中,一拨接一拨的鸽群扑腾着翅膀飞过。“这是我们村奥蕴鸽业基地的鸽子,我们利用‘支部+公司+农户’的农养结合模式,吸纳周边35户村民养殖信鸽。”岳庄村党支部书记牛跃举介绍说。

地面上,占地100余亩的标准化鸽棚整齐排列。奥蕴鸽业公棚入驻的赛鸽已突破1万羽,寄养费用1400多万,小小信鸽正孵化出一个大产业。

何谓“公棚”?据牛跃举介绍,公棚相当于信鸽的“寄宿制学校”,信鸽的主人花一定的费用,将信鸽寄养在公棚进行集中管理、饲养、训练并参加专业竞赛。“这里的信鸽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外国的,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利润分红10余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牛跃举说。

信鸽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通过信鸽“识家”的特性,在规定距离的地点开笼放飞信鸽进行比赛,以返回公棚的时间先后角逐名次,这种比赛形式广泛流行于国际、国内。下一步,奥蕴鸽业基地计划举办信鸽赛事,吸引更多的鸽主和信鸽爱好者前来,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

在岳庄村,特色产业不断丰富,直接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2018年,岳庄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许昌卡美尔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吸纳70名待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走进许昌卡美尔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工作间和整齐干净的流水线,生产车间内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运作的声音充满节奏地轰鸣着,梳发、分支、绑头、缠管、定型一项项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从单一的档发加工,到近期新引进的服装加工,一个个产业在岳庄村“崛起”,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下一步,岳庄村还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招商引资模式,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忽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