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雪楼村的郭国荣西瓜嫁接育苗大棚内暖意融融。随着首批南瓜砧木930种子装盘入棚,今春西瓜育苗工作正式启动。通过“智能控温+精细嫁接”技术,这座300多平方米的大棚将培育10万株耐寒抗病的优质西瓜苗,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育苗大棚内,电控温设备实时监测着棚内环境。据郭国荣介绍,南瓜砧木催芽需恒温30℃,当温度低于15℃时设备自动升温,确保幼苗健康生长。经过半个月催芽后,工人将掐去南瓜苗头,切开1厘米口子插入西瓜接穗,通过嫁接技术融合南瓜抗病性与西瓜品质优势。
嫁接后的西瓜苗耐寒性强、抗病虫害,结出的瓜型美观、口感丰富。今年主推的“美都”“甜王”“礼品”三大品种市场反响热烈,嫁接苗经50天培育即可移栽至400多亩的种植大棚,预计5月迎来头茬瓜上市。
育苗产业不仅孕育着“甜蜜经济”,更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今年育苗及管护工作吸纳周边12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日工资70元,预计发放劳务费超2万元。
“从催芽温度到嫁接手法,每个环节都影响成活率。”技术员张师傅手持嫁接夹演示道,通过标准化操作,嫁接苗成活率达95%以上。基地还建立追溯体系,确保每株苗“源头可查、品质可控”。
目前,雪楼村已形成“1个育苗棚+163个种植棚”的产业格局。2024年,该基地嫁接苗销售额达16万元,凭借四年“零差评”口碑,雪楼村西瓜苗形成稳定订单网络,客户提前半年预订,基地按需排产,产品远销全国多地。
从“为农解忧”的初心到“零差评”的金字招牌,郭国荣用一株株瓜苗诠释了新时代农人的担当。一颗小瓜苗,背后是技术创新与联农带农的“双链融合”。
雪楼村以智能化育苗突破传统种植瓶颈,让村民从“靠天吃饭”转向“凭技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春苗渐长,这片土地上的“甜蜜事业”正焕发勃勃生机。(徐子洋)